|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羅湖口岸兩端深港底層人的眾生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電影《過春天》講述了一個少女成長的故事,但它不是常見的那種國產青春片,16歲少女佩佩背後所折射出的社會問題和身份焦慮是這部電影更有價值的地方。


  記者/宋詩婷過關

  早上6:25,深圳羅湖口岸准時奏起國歌。5分鍾後,口岸鐵閘緩緩開啟,大批等候在側的通關人群湧入閘機。開閘30分鍾後,為“跨境學童”開設的特別過關通道開啟,在接下來的一小時裡,大孩子穿著校服,三三兩兩地擠過通道,個頭不到大人一半的小朋友列著隊,牽著手,告別送行的父母,轉身淹沒在人群裡。這些孩子都擁有香港身份,在香港公立學校就讀,但父母一方或雙方不是香港居民,這些“單非”(父母一方不是香港公民)或“雙非”(父母雙方都不是香港公民)的孩子日復一日上演著這短暫的離別。


  

  每天,從深圳羅湖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平均超過20萬,香港人從這裡“北上”,內地人經這裡進入與羅湖一牆之隔的新界。

  如果從羅湖搭乘港鐵,進入香港的第一站就是上水站。在這片離內地邊境最近的香港區域聚集著大批水貨客。以此為業的職業水貨客,有內地人,也有正裝在身的香港職員,從學生到老人,上萬人守在貨倉和水貨頭子旁,等著拿到貨物,帶過羅湖,從中撈上一筆。


  2015年和2016年,導演白雪頻繁往返於北京、深圳,從羅湖到上水這條路,她走了幾十次。“我會在不同時間段去,也會托朋友幫忙,和那些跨境學童、水貨客,甚至是海關工作人員聊天。”在上水冰冷雜亂的水貨倉裡,白雪藏著手機走進一幢幢大廈,記錄下出出進進的人和貨物。在一群香港小伙子中間,有個紫頭發女人,那種大姐大的氣派,讓她印象深刻。下至八九歲的“雙非”學童,上到十幾、二十歲的“單非”女孩,她和很多擺渡於深港兩地的女孩聊過天,對“我有香港身份”這句話背後的倔強和迷茫有了越來越深的理解。

  那兩年,白雪攢下了3萬多字的采訪筆記、資料和隨想,水貨客過關、紫頭發的酷女人、被身份困擾的少女……這些細節、人物和故事後來都出現在她的長片處女作《過春天》裡。


  

  白雪算得上是深圳人。她在中國西北出生,6歲離開老家,隨父母到深圳生活。1990年的深圳,大部分地區還是有待開發的稻田地,家門口只有一條通往廣州的路。而彼時的香港中環高樓林立,夜晚的維多利亞港燈光璀璨。

  “我算是見證了深圳發展變遷的那一代人。”在白雪眼中,“單非”、“雙非”、水貨、深港關系這些話題不是新聞,而是切實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她想講一講這些人的故事。

  一開始,她的野心不大,“處女作,還是從單一人物入手比較好把控,我只是想寫一個焦點集中的人物故事”。這個人物,就是《過春天》裡的女主角佩佩。佩佩16歲,出生在一個典型“單非”家庭——父親是香港人,母親是內地人,且一直生活在深圳。在2000年前後,這樣的家庭結構在深圳並不少見,貨車司機或其他常常往來深港的香港男人們在內地找了個女朋友或老婆,還生下了孩子。有些人像電影中佩佩的父親一樣,在香港有家庭,沒辦法把孩子和內地的伴侶接到香港,孩子一出生就生長在不完整的家庭環境裡。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