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拍56年紀錄片 讓我們看到自己人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給我一個七歲的孩子,我可以看到他成年後的樣子。"


  這是英國的一句諺語,意思類似於中國的三歲看老。

  紀錄片導演邁克爾,被這句諺語啟發,從1964年開始拍攝一部名為《人生七年》的紀錄片。

  他挑選了14個出身截然不同的7歲孩子,分別來自上流富人家庭、中產家庭、工人家庭和貧困福利院。

  

  這部紀錄片從1964年播出第一集,每七年回訪他們一次,上個月播出的最新一集中,這些"孩子"已經63歲。

  縱使導演最初想通過追蹤他們一生,證實自己"階級固化"的構想和批判,而觀眾們更多的感觸,早已經轉變為觀察他們的人生軌跡,同時找到對自己人生的反思。


  這或許也是《人生七年》這部持續了56年的紀錄片,每一集都在豆瓣上有9分高分的原因。

  出身改變了什麼

  這些孩子7歲的時候,我們能明顯看到來自他們身上階層、出身的印記。


  從出生開始,最明顯的區別,是每個人能夠接受到的教育資源天差地別。

  典型的富家女Suzy,7歲時的生活是學芭蕾、喝茶、看電視,平時有保姆照顧起居。當被問到對有色人種有什麼看法時,她說,她不認識有色人種。

  

  三位富家公子John、Andrew和Charles,他們從小上私立學校,7歲時就在讀《金融時報》,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是去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讀書。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