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禁止生產性捕撈!這種魚產量驟下降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8年12月29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發放刀鱭(長江刀魚)、鳳鱭(鳳尾魚)、中華絨螯蟹(河蟹)專項捕撈許可證,禁止對這三種天然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在此之前,刀鱭和鳳鱭采取專項捕撈制度,即根據資源和生產情況限額發放《漁業捕撈許可證(專項) 》,獲得該許可的市場主體才可以進行相關的捕撈活動。然而,由於過度捕撈和長江污染等原因,刀鱭、鳳鱭等長江魚類的產量急劇下降,長江的瀕危魚類已達92種。2018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現常年禁捕。

  年產量急劇下降,刀鱭每斤價格破萬


  由於長江污染日趨嚴重以及濫捕濫撈的行為,不少長江水生生物的產量逐年下降。

  研究顯示,自1974年達到歷史高點的5282噸以後,長江口鳳鱭捕撈量總體呈波動下降趨勢並持續至今。2003年~2011年年鳳鱭捕撈量持續大幅下降,其中2009年~2011年捕撈量均值僅為107.6噸,已經幾乎形不成規模產量。

  作為長江中下游曾經的主要的捕撈種類,在20世紀70年代,長江下游的四省一市的中華絨螯蟹年均捕撈量高達300噸~500噸,21世紀初這四省的蟹汛已逐漸消失,僅上海市尚有不足1噸的年均捕撈量。但隨著中華絨螯蟹人工繁育技術的成熟,人工蟹苗已成為了河蟹養殖主要的苗種來源。

  

  捕撈中華絨螯蟹 資料圖

  2003年後刀鱭的捕撈量也從上世紀70年代的3000多噸降至50噸左右,近兩年更是降至低點,但與中華絨螯蟹不同,目前刀鱭尚未形成更成熟的規模化養殖,市場價格一度破萬。刀鱭屬洄游性魚類,平時生活在海裡,每年2月~3月由海入江,沿長江進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長江幹流進行生殖洄游。


  

  刀鱭(長江刀魚)

  從2002年開始,長江以及淮河幹流開始實行為期3個月的春季禁漁期制度。由於刀鱭、鳳鱭等魚類洄游入江的季節亦為春季,同年中國對刀鱭和鳳鱭的捕撈采取專項捕撈制度。2002年2月,原農業部發布《長江刀鱭鳳鱭專項管理暫行規定》指出,2002年長江刀鱭專項證的總數不超過2240張,其中上海市220張、江蘇省1020張、安徽省1000張;鳳鱭專項證不超過300張,其中上海市250張、江蘇省50張。2003年以後,每年專項證的數量不得超過2002年的數量。

  然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此前的研究顯示,1973年長江沿線刀魚產量為3750噸;到1983年,10年間,減至約370噸左右;到2002年,已不足百噸。2013年,上海、江蘇、安徽三地的刀鱭被列入國家保護范圍。2018年4月,安徽、江蘇省長江刀鱭專項(特許)漁業捕撈許可證各不超過710張,上海市不超過125張。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71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