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因为短短7个字台湾有人当场气炸了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我来自中国台湾。”


  12月4日,波兰卡托维兹,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当那个台湾“年轻人”自然说出这句话,他大概没有想到,短短7个字会引来怎样的后续……

  看上去,直接后果还“挺严重”——用岛内绿媒《自由时报》的话说,当时同在现场的一位台湾教授几乎当场“被气炸”。


  这位差点“气炸”的教授叫刘俊秀,来自中国台湾“交通大学”土木系。按说,在这样的场合,他本来是没有发言资格的。

  也正是得益于他“愤怒”之下在社交媒体上的爆料,“我来自中国台湾”这句话才得以超越联合国的那场会议,进而被远在万里之外的海峡两岸共同听到。

  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俊秀在社交媒体上称,4日当天,他以观察员身份出现在气候大会中国场部分,并在中国大陆代表作完报告后发表了不同看法,但随后,一位看上去“相当年轻的人”站起来为中国代表的观点做了辩护。

  

  当时,这名“年轻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来自中国台湾

  也就是说,这位本就没有发言资格的刘教授好不容易抢到发言机会,但没想到,自己的观点遭到了反驳,而且,反驳者竟然是“来自中国台湾”的年轻人。

  而发完这条消息后,刘俊秀就真的“火了”——关于一个台湾年轻人在联合国会议上说“我来自中国台湾”的新闻,一夜之间席卷各大台媒。但无一例外,这些媒体都把刘俊秀的脸书作为了唯一信源。

  但,事实真的如这位刘教授所说的那样吗?


  5日晚,身在卡托维兹气候大会的小锐找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台湾“年轻人”林先生。

  “我已经40岁了,不是学生,也不年轻了。”一见面,林先生就向小锐澄清了传闻中的“错误”。

  在他的描述中,现场似乎是另外一种情形:

  4日上午的一场边会上,中国大陆代表在报告中以大兴安岭为例介绍了中国通过竹林种植实现固沙回绿的经验,并建议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该种植方法。


  “随后一个台湾人(刘俊秀)对报告内容进行了反驳,他说了很多,看上去也很激动,像是有备而来。”他向小锐描述说。

  台湾教授说完后,现场氛围明显一度尴尬,此时,感觉自己有“救场”责任的“台湾年轻人”站了出来。

  “我来自中国台湾。”林先生随后结合自己曾前往大兴安岭实地考察的经历肯定了中国竹林种植方法。

  “我想着,大家都来自台湾,他可能更能听得进去我的话。”林先生这样解释自己当时的“冲动”。

  而在他看来,当下情形中说出“我来自中国台湾”理所当然:大家都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在一个国际场合争得面红耳赤呢?

  “说中国台湾,本身也没什么错。”作为一个在北京工作、娶了一位大陆姑娘、和大陆兄弟“有过命交情”的台湾人,林先生坦言,自己“对祖国大陆的感情当然很深”。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一时的直抒胸臆,竟然引发了某些人感情上这么大的反弹——第二天凌晨,睡梦中的林先生被朋友的电话叫醒,朋友对他说:“你上报纸了。”

  小锐发现,事实上,林先生不仅上了报纸,还在岛内的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讨论。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已经有 1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共有 1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膻.昔.历.仁] 2018-12-06 04:01
    屁话!两岸民众的共同选择是什么?
    Prev Page1Next Pag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01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