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躺着赚钱的神器 比余额宝收益要高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现金管理的各种手段中,有一种被称为现金管理之王,不仅风险等级非常低,而且还高流动性,收益还能把银行存款甩开几条大街,这种产品就是货币基金。


  

  在现金管理的各种手段中,有一种被称为现金管理之王,不仅风险等级非常低,而且还高流动性,收益还能把银行存款甩开几条大街,这种产品就是货币基金。在当下的经济行情下,货币基金收益也在水涨船高,开始成为理财市场的一支主力军。


  不再随便“放水”的时代

  10年前,次贷危机爆发,各国央行为了力挽狂澜,主动调低基准利率,同时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

  10年后的今天,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出现各种后遗症,资产价格泡沫化,资金脱实向虚,社会整体负债率不断地攀升。

  每个人都是负债前行,总有一天会被压垮,各国领导层已经发现宽松政策将弊大于利,于是,收紧货币成为全球一致的目标。

  中国今年来加强监管,降低杠杆,同时货币政策开始转向,从过去的宽松转向收紧。

  除了要防止国内债务危机形成,还要防着美国加息缩表带来的影响,在这两个原因下,国内流动性进入一个紧平衡时期。

  国家要求各行各业回归本源,实施打击加杠杆的行为,同时着手去杠杆和加强监管,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一切政策的核心。

  而7月份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是奠定了接下来整个市场的主基调不会改变,继续加大力度整治金融乱象,去杠杆,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所谓的稳健即是紧平衡,不会像以前一样无止境放水,收紧流动性同时只是保证实际需求。


  加上今年上半年银行业的表外和同业业务被大力整治,并且纳入MPA考核,银行整体扩张规模受到限制,整治乱象进入穿透式监管的阶段。

  央行收紧流动性,银行同业开展被限,空转和多层嵌套被打压,导致流动性更为紧张,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路走高,大银行日子不好过,中小金融机构更是借钱无门。

  未来,央行合理放水或者减少放水,甚至采取不放水只回收到期资金,直至可以实现利率正常化的货币政策已成定局。

  现在看来,国家收紧货币,既可以降低社会整体负债规模,又可以适当抬高市场利率,这样一来还可以防止美联储缩表后中美利差扩大导致资本外流。


  货币基金成了“香饽饽”

  既然这样,那一切都是板上钉钉的了。

  在这个环境里,钱已经不是以前那种想借多少就能借多少的时代了,流动性收紧导致钱更值钱了,大部分金融机构惜金不借,货币市场利率被动抬高。

  货币市场利率走高,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这种理财产品,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安全性也不错,是存取方便的投资理财方式,在传统存款利率低下的环境,更具吸引力。

  所以,10年的时间,货币基金从占有公募基金2%的比例,一路壮大至5万亿元的规模,现在占据整个公募基金一半的市场。

  加上今年流动性收紧,货币市场利率一路高歌,从均值2%一路升至现在的4%,再次进入投资者的眼中。

  更重要的是,货币基金高流动性的特点在这个时代凸显了它的价值,政策在收紧,在去杠杆,在降低债务的时候,保证自己手上有一定的现金流就很重要了。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20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