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回國:口袋裡鼓鼓囊囊的美金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九十年代中後期,我在美國畢業後第一次回國探親。


  那幾年,國內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家鄉有很多地方我竟然都認不出來了,四周一望,不是已經豎立起來的大廈、就是節節拔高的起吊機;打樁機、水泥攪拌機日夜轟響不斷。老是聽人侃一些高大上的話題:股票啦、黃金啦、房地產啦、倫敦巴黎紐約啦,從機關人員到出租車司機,都愛聊這些。

  有一天我和未婚夫去逛上海城隍廟,發現身上的人民幣所剩無幾了,小商店又不接受信用卡。我們找到附近一家中國銀行分行,發現那天銀行關門。我們正打算去外灘找一家酒店(那時酒店大堂都有外匯兌換服務),只見銀行外的人行道上有兩個30多歲的男人,正在朝我們這邊看。


  實際上這兩個人我們來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呼著香煙、抖著腿,在那裡東張西望,好像在等什麼人。我們走過他們面前,其中一個就用上海話說:“調美金伐?”我知道這是外幣黑市,不想和他們打交道,就對男友說:不要理他們。

  我們裝著聽不懂的樣子徑直向前走,沒想到他們跟上來了。跟了一段路,用滬語、粵語、普通話反復問我們要不要換錢,說匯率很好的,比官價高很多,再說銀行今天關門,也換不到啊。我們還是裝聽不懂,沒聽見,不理睬。最後他們說:“錢雞媽妮?錢雞媽妮?”(英語change money。)

  到了十字路口,我們快走了幾步就過了馬路,一輛電車開過來,就把他們隔在後面了。

  但我遠遠聽見他們用滬語開罵了:XXX,神氣啥!

  晚上和表哥碰面,把這事告訴他,他說:哈哈,你們遇上了“倒樁模子”了嘛!不過大多倒樁模子只在一個固定地點,不會這樣跟著纏人的。

  後來我們去了北京。在北京我們忙著見人,到最後只剩一天了,長城還沒去。朋友建議搭個旅行社的長城一日游,到了那裡會自由放行,主要是利用旅行社的車。

  我們在酒店訂了長城一日游,一車全是老外。途中,導游走過來和我閒聊,他告訴我,他的名字叫大衛,是外語學院畢業的,辭了機關單位的職,專門做涉外旅行團。

  我隨意問了些問題,引出了他的很多話,他的談興就上來了。他告訴我,做導游的正經收入低得說不出口,有時只靠帶游客購物所得的回扣。但很多外國游客主要想看景點,對購物興趣不大,回扣也很難賺。他的策略是,不去給外國人制造購物的壓力,不買就不買,他利用外國人的同情心理,多拿小費。有些外國人到了絲綢商店、玉器商店不買東西,就覺得不好意思,感到虧了導游,到時小費就會多給一點。


  大衛的目標是賺美金,積累起來,過幾年出國移民。他在美國有個親戚,願意幫他辦理移民,但不會支助他一分錢,所以現在要多多地賺外匯,這樣出國後經濟上就有個緩沖,可以慢慢找合適的工作。他可不想去中餐館打工。

  車快回到市區了,大衛走到車頭,拿著話筒作結束演講。讓我吃驚的是,他告訴我的那些賺美元想出國的話,我以為是私下聊的,他竟當著一車外國游客全都說出來了,最後還說:如果大家能給我美金小費,我將不勝感激!有幾個老外已經准備好人民幣小費的,也重新拿出錢包來換成外幣。

  接下去的事情更是讓我驚訝。大衛沿著走道,一個座位一個座位地和每個游客低語。到了我們跟前,我聽他說:你們想換人民幣,請到我這裡換,我的匯率比銀行高5%。

  我心裡一動,何不讓他換錢,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告訴他,我們正好需要人民幣了,換 500 美元吧。

  大衛在我們後面的空座位上坐下來,拉開他的棉背心的撳鈕….. 那天天氣很冷,他穿著這件有點像防彈衣的厚背心,倒也不奇怪。只見他“嘩”地拉開背心,兩邊的襯裡各有三個鼓鼓囊囊的口袋。他很自豪地拍拍背心,對我說:“看,都在這兒呢,這邊是人民幣,這邊是美金!”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