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產品召回: 日本高空科學氣球海上搜索與回收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Y. Shoji, H. Fuke, K. Hamada, I. Iijima, C. Ikeda, N. Izutsu, Y. Kakehashi, Y. Matsuzaka,


  T. Sato, M. Tamura and T. Yoshida

  Institute for Space and Astronautical Science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Sagamihara, Kanagawa, 252-5210, Japan

  1yshoji@mech.eng.osaka-u.ac.jp

  2fuke.hideyuki@jaxa.jp

  摘要:

  半個多世紀以來,平流層氣球在全世界廣泛地應用於各種科研任務。然而,隨著合適的降落地點的減少,氣球飛行試驗面臨著安全問題。與降落於地面不同,降落並在海面回收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激進的方法。科學氣球的海上搜索和回收並不多見,但是,日本卻獨自發展這種方法長達40多年。本文根據實際試驗案例,描述氣球和吊艙的海上搜救和回收方法。


  一、 簡介

  半個多世紀以來,平流層氣球在全世界廣泛地應用於各種科研任務,並對空間科學的進步作出了貢獻。關於高空氣球,一個吸引人的特點是其搜索與回收。當完成任務後,平流層氣球的科學載荷艙通過降落傘從平流層降落到地面後被回收。通過回收,科學家可以很容易地獲取大量觀測數據,而不需要通過無線傳輸。有些設備回收後,還可以應用於其他的飛行試驗,這樣可以降低飛行試驗的成本。

  許多氣球在地球表面實施降落和回收。然而,隨著航空業的發展,地球表面適合氣球降落和回收的區域正在減少。氣球技術的一個優點是,能夠以較低的成本搭載大質量的載荷。有的載荷質量可以達到一噸以上。此外,有些氣球的囊體可重達幾百千克,然而氣球不能夠自己驅動達到安全的降落點。因此,野外和人口密度較低的地方,才是適合氣球降落回收的安全區域。另外,隨著人口增長以及城郊的擴張,適合氣球降落回收的區域面積和數量在逐漸減少。圖1是世界人口密度圖,該圖來自“聯合國2015年3月版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由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地球科學信息網絡中心發布。圖中光亮區域是比較適合氣球降落和回收的區域。然而,由於地形陡峭、密林覆蓋、遠離城區等原因,這些區域比較難以接近。


  

  圖1. 2015年世界人口密度(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地球科學信息網絡中心,2016)

  近期,為了確保安全和可持續性,開始了海上降落和回收氣球方法的研究。雖然海上搜索和回收不普遍,但是日本已經研究了很多年。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日本發放的氣球大多數降落在地面,然而,在1960年代後期,日本就已經計劃讓一個載荷更大的氣球降落在海面(Minagawa, 1966)。在1970年代,隨著載荷質量的增大,海上回收的需求迅速增加。在1974年,許多氣球和載荷被引導到海面降落和回收,以避開發放場地附近日益繁忙的航線(Nishimura, 1974)。日本在氣球海上降落和回收技術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在1970年代末,海面已經成為了日本高空科學氣球降落與回收的主要區域(Nishimura, 1979),時至今日,相關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結果是,日本的氣球科研工作者在氣球海上搜索和回收方面,積累了40多年獨特的經驗和理解。

  本文基於日本平流層氣球海上搜索與回收的經驗和知識,闡述其具體的方法。文章第二部分講述海上回收與地面回收的區別,文章第三部分通過一個案例分析介紹海上搜索與回收的操作方法,第四部分是對這個案例的總結。

  二、 海上回收與地面回收的不同點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5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9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