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杜家勤画作捐赠中华艺术宫(图)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3月10日,“杜家勤作品捐赠仪式暨艺术座谈会”上,杜家勤家属代表向中华艺术宫捐赠了14件杜家勤先生作品。杜家勤的画作,仿佛带领观众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钢三厂”,在“钢花飞溅”的氛围里,在“工人文化宫”热闹非凡的年代,工人们在单位的“业余美术创作组”里成长为一名名艺术工作者。


  

  红色熔炉,杜家勤 刘旦宅,纸本国画,177X125cm


  科班出生的“工人画家”,描绘艺术和时代

  翻看《上海地方志》,有这样一段记载:1959年7月,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第二届工人业余美术创作展览会上(同年9月移至上海美术馆展出),上海第三技工学校余自立和上海广播器材厂席振让创作的宣传画《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什么都好办了》、上钢三厂和正泰橡胶厂的杜家勤、陆一飞创作的国画《夺钢》等作品,被选中参加出国展览

  其中“上钢三厂和正泰橡胶厂的杜家勤、陆一飞”一句吸引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注意,众所周知,陆一飞作为上海中国画院的首批学员,在1960年末拜吴湖帆为师。除此之外,一张1960年拍摄的老照片中,画家吴青霞身穿炼钢工人的服装在“上钢三厂”深入生活,其中吴青霞手搭着的便是杜家勤。


  

  1960年杜家勤(中排左1)与吴青霞(中排左2)在工厂创作


  当泛黄的资料中一次次出现“杜家勤”的“踪迹”,我们不禁好奇,杜家勤到底是何人?她和“上钢三厂”有何关系?她又有怎样的艺术之路?

  杜家勤1924年出生于天津,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南京大学艺术系,1954年进入上钢三厂,从事工会美工工作整整30年。在担任工会宣传、美工的日子里,她以工厂作为创作基地,长年累月生活在钢铁工人中间,工作在钢花飞舞、紫烟轻飏的十里钢城。除了做好美工工作,杜家勤还从事写生和创作。火红的炉台、轰鸣的轧机、繁忙的码头、高耸的塔吊旁,都能见到她啃着干粮埋头速写的身影,红火的工业建设和炼钢工人的生活成为了她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