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美博弈: 揭戰後中美關系的幾個重大轉折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雅爾達會議規范了戰後世界的和平民主新秩序。中美關系在冷戰前期27年的幾個轉折,復雜而具戲劇性,深刻影響了七十年中國的發展。


  習近平正在進行之中的訪美之行。和美方的議題之一是回顧中美關系----免不了一派官話,應景而已。但是對於我們,這種回顧卻有很多經驗、教訓值得記取。所謂70年(1945~2015)就是二戰後的70年,於中國人而言,確是地覆天翻的70年。中國毋庸置疑地獲得了進步,但是這進步付出了慘痛而巨大的代價,無論怎麼看,都與美國息息相關。本文試圖對1945~1972年的中美關系的幾個重要轉折,作一分析。

  一、雅爾達精神(1945)


  二戰勝利在望的1945年2月,在蘇聯克裡米亞召開的蘇美英三國首腦雅爾達會議,是二戰中所有大國會議中最重要的一次,影響戰後歷史甚大。1943年11月至12月相繼召開的開羅-德黑蘭會議,中國首腦蔣介石只出席了開羅會議,參與了中國戰後將收回台灣的重要決定。雅爾達會議的重點是對大戰結束後的安排,怎樣重建世界新秩序,處理戰敗國德國日本,包括涉及領土和賠償的中國的利益和蘇聯的利益。最引世人矚目。

  因此,後人對雅爾達會議有這樣的定義:列強利益分配,開啟冷戰局面,造成美蘇兩霸對世界的控制。這種界定有與事實不符及偏見成分。

  1、這次會議的主旨是要徹底打敗納粹德國日本,要求他們無條件投降。然後對德國實行分裂,由美英蘇法四國占領。蘇聯同意德國投降後3個月出兵對日作戰。----了解二戰加於人類的慘烈浩劫,便不應該低估同盟國要迅速結束戰爭的意義。死於二戰的軍人71萬(編注:應為2000多萬)、平民5000萬。

  2、會議規定戰後德國實行去納粹化、日本民主化。所有獲得解放的歐洲國家實行民主選舉。非此不能徹底消滅法西斯主義。

  3、蘇聯打敗日本後,獲得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中長與南滿鐵路的控制權、中國大連、旅順的租借權。會議尊重蘇聯收回1904年日俄戰爭中被損失的權益----對於這條,並無非議之理。古今戰爭,敗者無不作出退讓,何況,打敗納粹,蘇聯的戰功與犧牲大大超過西方,直到攻克柏林。因此在雅爾達會上,斯大林有主場優勢,唱了主角,蘇聯獲得東方領土與德國賠償之半數,乃是順理成章的事。


  4、會議同意蘇聯要求外蒙古維持自治現狀。1945年8月蘇聯與國民政府訂友好條約,雙方同意外蒙獨立由公投決定。10月公投,100%贊成獨立。後來獲國共政府先後承認。1961年蒙古加入聯合國。----因此,對外蒙主權的爭議,涉及“民族自決權”。談不上雅爾達會議瓜分中國之說。(台灣、澎湖從日占回歸中國,早在開羅會議已經決定。雅爾達未議。)

  5、至於東歐八國的赤化,那是蘇聯紅軍占領地區的必然趨勢。進而形成北約與華沙條約兩大集團的對立與東西方冷戰,這是雅爾達會議力所不及的發展。就如蘇聯戰後成為超級大國,羅斯福早死,邱吉爾或許看到了跡象,但是雅爾達會議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不可能對蘇聯未來作出影響。


  6、中國內戰是雅爾達會議最大的遺憾。戰後中國之命運系於國共關系,而美蘇對國共領袖蔣介石毛澤東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日本投降後,不僅美國深切關注中國局勢,蘇聯亦復如此。他們都不希望國共再操幹戈。“重慶會談”就是美蘇推動的傑作。但是不足四年,在二戰中擁有大國地位的國民政府就在內戰中被推翻。對這段歷史的研究,有不少對蘇美的指責,懷疑他們的誠意。其實,斯大林有意在中國推銷“法國道路”,讓中共放下武器,國共合組聯合政府,當時在重慶談判中已顯露曙光,而美國不僅介入會談,還派馬歇爾來調停國共沖突。如果不是毛處心積慮要武力奪權,雅爾達的和平、對話與民主精神將改寫中國歷史。

  總之,雅爾達會議羅斯福、斯大林、邱吉爾三巨頭達成的協議是當時條件下為世界和平作出的最佳規劃,影響戰後東西方集團的發展方向,也是中美關系的一個新起點。

  二、艾奇遜白皮書(1949)

  1949年8月4日,美國國務院發表白皮書《美國中國的關系1944~1949》。這是記錄中美關系上百年來的一本裡程碑性質的大書。長達1054頁,有5cm厚。甫出版就引起巨大震撼,美國新聞界、知識界連續數月不停的報導評論,政界則發生激烈的爭吵。無他,中國這個美國二戰中的盟友和有長期友好關系的國家,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正面臨無可挽回的崩潰。中國就要變成一個共產黨統治的極權國家。變化之快,很多人還沒有反應過來。

  而在中國,透過媒體也有很多人關注白皮書。尤其是中共領袖毛澤東連發五篇文章批判白皮書,雖然至今恐怕沒有幾個人看過原書,但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本白皮書。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6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