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民主依然挺立在"历史的终结"处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二十五年前,笔者为《国家利益》这个小杂志撰写了”历史的终结?”一文。那是1989年春,对于我们这些陷在冷战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大论争中的人而言,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时刻。这篇文章恰好发表在柏林墙倒塌前几个月,那时,民主转型的浪潮正在东欧拉美、亚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进行得如火如荼。


  当时我认为,历史(从宏大的哲学意义上来说)展现出了完全不同于左派思想家所设想的结局。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的过程,并没有像马克思主义者断言和苏联宣称的那样,通向共产主义,而是走向了各种形式的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我写道,历史在自由中达到顶峰:民选政府、个人权利,以及劳资流通只需适度政府监管的经济体制。

  现在回头再来看这篇文章,首先很明确的一点是:2014年的情形与1989年完全不同。


  俄罗斯是一个以石油美元支撑的险恶的选举型威权政体,对邻国咄咄逼人,试图收回1991年苏联解体时失去的领土。中国仍是个威权政体,如今更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对南海和东海的领土高度关注。正如外交政策分析家沃尔特·拉塞尔·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最近写道的那样,老式的地缘政治重又兴起,全球稳定在欧亚两端都面临着威胁。

  当今世界的问题不仅在于威权政府在发展,还在于许多现存的民主国家运转不良。以泰国为例,其不稳定的政治结构在上个月(2014年5月)导致了军事政变,再来看孟加拉,其体制仍受到两股腐败政治力量的控制。许多看似成功完成民主转型的国家—土耳其、斯里兰卡、尼加拉瓜—已退回到威权体制。其他还有一些国家,包括最近加入欧盟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仍受腐败困扰。

  然后就是发达民主国家的情形。在过去十年里,美国欧盟都遭受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意味着增长乏力和高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尽管美国经济现在重又开始发展,但是利益没有得到共享,而且,美国派性明显的两极化政治体制也很难说是其他民主国家的卓越典范。

  那么,我的历史终结论因此就被证明是错了吗?或者退一步说,即使不是错的,也需要进行重大修正吗?我认为,我的根本思想仍然是基本正确的,不过,在1989年那段令人兴奋的日子里,我对政治发展的本性尚是雾里看花,如今则有了更多的理解。


  当我们去观察广泛的历史潮流时,重要的是不要被短期的发展牵着鼻子走。持久的政治体制的标志是它的长期稳定性,而不是它在特定十年里的表现。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过去两代人的时间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发生的剧烈变化。在经济方面,世界经济在产出上有了大幅度提升,1970年代早期与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间大概有四倍的差距。尽管危机是个大挫折,但整个世界的繁荣水平在各大洲仍有大幅度增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世界通过一种自由的贸易和投资体系牢牢地连在一起。甚至在中国越南等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也是市场法则和市场竞争占支配地位。

  政治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斯坦福大学民主问题专家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的数据,1974年整个世界只有35个选举式民主国家,不到整个世界国家数量的30%。到2013年,选举式民主国家已增加到近120个,占世界国家总数的60%还要多。1989年只是那股突然加速的广泛潮流的一个标志而已,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把这股潮流标记为民主化的”第三波”,它始于大约十五年前南欧和拉美的民主转型,后来又波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亚洲。


  以市场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的出现与民主的传播有着显然的联系。民主向来依赖于广泛的中产阶级,而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各行各业富裕的、拥有财产的公民在各处猛增。无疑,更加富裕、受过更好教育的人对他们的政府要求更多—而且由于他们纳税,他们觉得自己有权利对公职人员问责。世界上最顽固的威权主义堡垒,许多都是盛产石油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委内瑞拉或者波斯湾的政权,在这些地方,所谓的”资源诅咒”可以让政府从资源中而不是从人民那里获得巨额税收。

  即使认可盛产石油的独裁者有抵制变化的能力,我们还是从2005年起见证了戴蒙德博士所谓的全球性”民主衰退”。根据自由之家(其发布的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指标被广泛采用)的统计,在过去的八年里,民主国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选举的完整性、新闻自由等等)都有所下降。

  不过,还是让我们来透视一下这个民主衰退:我们虽然可能对俄罗斯泰国或尼加拉瓜的威权趋势感到担忧,但我们也清楚,所有这些国家在1970年代都毫不含糊是独裁政体。尽管也有2011年开罗解放广场那些令人兴奋的革命日子,但是除了在其发源地突尼斯之外,”阿拉伯之春”似乎在别的地方尚不会产生真正的民主。然而,这可能意味着阿拉伯政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变得更具回应性。因此,以为民主会很快实现是极其不现实的。我们不要忘记,在1848年革命—欧洲的”人民之春”—之后,民主制度又花了七十年的时间才得以巩固。

  此外,在观念领域,自由民主仍没有真正的对手。比如,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和阿亚图拉领导下的伊朗尽管在实践中无视自由民主,但也重视民主理想。为什么还要费心在乌克兰东部就”民族自决”举行假公投?中东的一些极端分子可能梦想恢复一个伊斯兰教政权,但是,这不是生活在穆斯林国家的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唯一确实可与自由民主制度进行竞争的体制是所谓的”中国模式”,它是威权政府、不完全市场经济以及高水平技术官僚和科技能力的混合体。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