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用敵國形容中國 美國輿論顛倒黑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首席軍事顧問、美軍參聯會主席鄧普西(Martin Dempsey)7月1日在國防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的記者會上公布了美國新的《國家軍事戰略》(The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5), 提供了美國未來一段時期利用軍事力量保護和促進美國國安利益的計劃。有些中國大陸媒體、微博等媒介引述美國媒體報道這一戰略時,將報告中提到的“adversary”(對手)翻譯為“敵國”,認為美軍這一戰略報告強調了在必要時必須要打敗中國這樣的“敵對國家”。更有媒體說,中國在報告中被區別於俄羅斯伊朗和朝鮮,屬於“另類國家”。這都是典型的美國媒體誤導輿論、片面解讀報告所導致的後果。通過查閱原文,不難發現,此次軍事戰略措詞涉及中國的部分和往年並無升級,相對比較溫和,即便有些地方存在隱晦的“提醒”或“警告”。


  

  美輿論渲染“中國威脅”


  一般的美軍報告,或多或少都會涉及一些“中國(軍力)威脅論”的色彩,這是撰寫報告的人基本上保持的一個基調。而且,不同報告的模板大多相似,有些用詞被重復使用。比如,“Deter, Deny, and Defeat State Adversaries”(威懾、遏阻和擊敗對手國)這種措詞上見於美國年度涉華軍力報告和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等。此次部分媒體將今年軍事戰略報告中的“adversary”的帽子扣在中國的頭上,實在有些魯莽和偏執。聯系上下語境,這個詞出現在報告的“概要“部分和如何應對針對美國及其盟邦的“襲擊”部分,這種襲擊尤其包括來自國外的極端恐怖主義襲擊。

  這一報告應該說是2011年那份軍事戰略報告的補充,主要增加一些對俄羅斯不一樣的表述,突出了俄羅斯新時期對美國利益的威脅。相比2011年報告,今年報告強調提到中國美國利益的威脅,但主要還是凸顯讓中國成為美國“合作伙伴”的期待。報告強調,美國將繼續投入大氣力同中方發展牢固的兩軍關系,並依然准備同俄羅斯展開在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接觸。報告敦促中俄依照國際法、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同其他國家的分歧。但美國媒體和路透社等其他西方媒體報道這一戰略時,直接將“adversary”指向了中國


  那麼究竟中國是不是美國的“adversary”(對手)?其實, 在美軍的思維中,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紙上談兵有時自身就是一種“恐嚇”手段,況且美軍這份戰略並沒有直接冠冕堂皇地將中國同“敵對國”掛鉤。


  美國媒體報道、智庫報告和選舉政客口中,用“對手”(adversary)來形容中國並不少見。奧巴馬2012年為了連任曾在競選時將中國定位為“對手”。當時主要是出於選舉,奧巴馬不得不狂打中國牌。她的第一位國務卿希拉裡(Hillary Clinton)等內閣大員則並不認為中國是“adversary”(對手)。奧巴馬政府官方最多將中國正式定位為“rival, competitor或partner”(競爭者或合作者)。

  在美國政客思維中,“adversary”(對手)一詞並非指“敵人”(enemy)。“對手”是對自己利益帶來挑戰和威脅的彼方,是用來被“打敗”的(defeat)或博得優勢地位的,是可以尋求彼此妥協、讓步、開展對話的一方。但是,“敵人”則是對自己利益、生存帶來直接襲擊和威脅的一方,是美國打敗且“摧毀”(destroy)的對象。對於敵人,美國既不能妥協,更不能對話,目的就是要打擊直至消滅。另外,對手之間可以建立溝通與互信,但敵人之間絕對不可以,除非形勢和立場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不過,如果條件發生質的改變,“對手”往往是可以變為“敵人”的。

  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政客老是用“對手”的思維看待中國,讓兩國戰略互信消失殆盡的話,中國最終會被逼成為美國的“敵人”。因為一旦兩國發生小的摩擦、沖突或大型軍事對抗的話,性質就會發生變化。但實際上,美軍在今年的戰略報告稱,美國支持中國崛起,並鼓勵中國成為“合作伙伴“(partner),一起強化國際安全。當然,順勢當前的南海形勢,報告呼吁中國不要使用恐嚇手段、而是要協作解決南海爭端,並點到了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陸行為,但報告就此未做過多著墨。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