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家門口生亂生戰可能性增大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深刻汲取抗戰勝利歷史經驗把軍事斗爭准備抓得更加扎實有效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 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留給我們許多寶貴精神財富。作為南京軍區前身部隊的新四軍,在華中抗戰中起到了主力軍作用。習主席在視察軍區時強調指出,要把軍事斗爭准備抓得更加扎實有效。我們要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為重要契機,從中汲取歷史經驗,傳承弘揚抗戰精神特別是鐵軍精神,努力把軍事斗爭准備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資料圖:中國海軍艦艇編隊


  一、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是取得抗戰勝利的不遠殷鑒。這深刻昭示我們,加緊推進軍事斗爭准備必須增強實現強軍目標的使命擔當。“國不自強,則為夷狄所侮;家不自強,則為鄉鄰所輕”。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前的近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過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由於政風腐朽、軍風廢弛、民風散亂,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中國失敗而告終。日本之所以敢於悍然發動侵華戰爭,就在於通過長期窺測,認為中國積貧積弱、一盤散沙、不堪一擊,獨占中國的野心高度膨脹。面對亡國滅種危險,中國共產黨高舉全民族抗戰旗幟,積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華民族空前覺醒、空前團結,“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全國上下形成了同仇敵愾、奮起御侮、誓死抗爭的大好局面。抗戰勝利一掃近代百年屢戰屢敗的悲觀陰霾,鼓舞著中國人民走出歷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自尊自信。發展強大是治國安邦的硬道理。要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必須認清國際競爭“叢林法則”,銘記“落後挨打”歷史警誡,堅定不移走富國強軍之路。


  我黨一直以民族復興、國家振興為己任, 十八大以來,習主席鮮明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黨在新形勢下強軍目標等重大戰略思想,特別是提出和形成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我們要自覺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矢志強軍、扎實備戰,為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支撐。一是在認清國家安全形勢中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當前,我國周邊領土主權爭端、大國地緣競爭、民族宗教矛盾凸顯,周邊熱點問題升溫,家門口生亂生戰可能性增大。面對復雜嚴峻安全形勢,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蕩滌麻痹思想、破除和平積弊,把時刻准備打仗作為不可動搖的精神狀態和行動自覺。二是在富國與強軍相統一中強化使命感責任感。中國夢蘊含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中國夢,只有具備強大軍事實力才能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我們要進一步強化建設強大軍隊的使命感責任感,加快推進部隊現代化建設,努力提高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素質本領。三是在把握“四個全面”時代要求中激發強軍興軍意志力量。“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出建設強國軍隊、一流軍隊的必然要求,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地位作用、目標任務、職能使命等注入時代新內涵。我們要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拓展大視野、形成大思路,研究新問題、尋求新突破,匯集起強軍興軍意志力量。

  二、正確的軍事理論和戰略指導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根本前提。這深刻昭示我們,加緊推進軍事斗爭准備必須創新發展軍事戰略指導。抗日戰爭既是綜合國力的較量,也是軍事理論和戰略指導的博弈。抗戰全面爆發後,通過分析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等特點,我黨正式確定全民族的全面抗戰路線,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系統回答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最後勝利為什麼屬於中國三大問題,徹底批駁了“亡國論”“速勝論”。立足對中日雙方優劣長短的准確研判,我黨積極進行戰略創新,把抗日游擊戰爭提到戰略地位,確定“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方針,創新發展了游擊戰爭理論。針對日軍奪城掠地向中國腹地進攻,八路軍、新四軍分赴華北、華中敵後創建根據地,將日軍後方變成前方,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相互配合,從內線、外線夾擊敵人。這些符合中國國情、充滿唯物辯證法光輝的戰略指導和戰爭理論,指引全國軍民最大限度動員、組織和武裝起來,並隨著抗戰進程逐步實現戰爭力量強弱轉化,最終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