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中国人已经变成了另一个社会物种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人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堂。

  但假如在活着的时候,无法想象或相信有一个天堂的存在,那么,人在心理上,便想返回小时候开始出发的地方。


  这个地方,可能是某个遥远的村庄,可能是某条有沧桑感的胡同、弄堂,也可能就是山野、草原,还可能是一些这样的符号:寺庙、教堂、大理、终南山、西藏。我们想回到过去,回到自己和人类的童年,回到自然母亲的怀抱——那儿似乎才是温暖的家。

  心里的想法是一回事,实际怎么样又是另一回事。大家真的愿意回去吗?能回去吗?

  人类走出自然,开始在城市里生活几千年后;中国社会从1978年出发,加速了城市化进程30多年后,我们在今天终于面临着一个无法再压抑的重大问题:自我的家在哪里?我们在精神上,又走到了哪儿呢?

  真实自我


  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的返乡笔记在微信圈被疯转、刷屏,并形成一个媒体-公共事件。很多人为之触动、落泪。

  王磊光所说的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概括一下无非是在乡村,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冷漠了,熟人社会好像解体了,大家已经“原子化”;一切都讲究用钱来搞定本来不应该用钱来衡量的东西,比如婚姻,所以广大适婚青年很有压力;读了很多书出来的人,不能马上升官发财,而初中毕业就打工的人却发财了,于是“知识”就无用了;环境也破坏了,乡村不再是纯净的自然,而是成了垃圾场……

  可以补充的是,现在的乡村社会,用有没有权,有没有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方面,比城市社会还要严重。换句话说,乡村社会比城市社会更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


  于是,那些从乡村出发,已稳定地在城市社会生活的人们,主要是中产阶层,累了,然后想象着可以去疗伤的这么一个“大后方”,已经改变得面目全非,而且快要没了。

  于是,虽然现象不是新现象,却召唤出了平时一直被压抑的社会情绪:乡愁。一种曾经熟悉、让人有美好回忆,但原来并不“值钱”的东西越是快要消失,大家越是对它有着眷恋。

  《南风窗》记者的一个朋友,在春节过后,也从北京回到了老家:湘西的一个山村。他已经几年没有回去过了,这次是回去在心理上疗伤的。刚回到老家的时候,他非常激动,甚至想哭。但待了几天后,便再也待不下去了,提前又回到了北京

  在和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时,他承认,自己很快又回北京,并不仅仅是发现家乡早已变味,从而难掩内心深处的失落。,更重要的是,离开大城市的生活,他感到了一种恐慌。在心理上,他悲哀地发现自己事实上已经无法适应乡村了,感觉好像已经被不断地向前变幻的主流社会剥离出来,扔在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这就是真相。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34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69 Seconds and 7 DB Queries in 0.00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