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林彪事件再调查:古代宫廷政变翻版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历史学家高华(1954-2011)生前曾经撰文《林彪事件再调查》,深入考察林彪事件的体制因素,以及这个事件所反映的50年代以后国家发展的方向等问题。高华认为,在林彪事件之前的中共党内斗争,虽然也有幕后密谋,但最后总要拿到台前正面交锋后,失败一方做公开检讨,下台走人。林彪事件却采取不照面、打暗拳的方式。如果说毛泽东刘少奇的矛盾还带有路线和思想之争的话,毛林之争就完全是围绕权力的一场较量,因为林彪至死也没有公开亮出自己的观点。毛林之争无所谓“对”与“错”,完全是涂上革命词藻的中国古代宫廷密谋政治的现代翻版。


  

  1969年4月1日,林彪在中共九大上作政治报告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震惊中外,中国政府不久就发布了57号文件等一些相关材料,对此事件加以解释,但是基本的档案至今仍未开放,而多年来海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事件抱有强烈的研究兴趣,近年来更有一些反思性文章问世,当年和林彪事件有涉的一些相关人员及其家属,也以不同形式披露了若干口述材料。这些文章和资料的共同特点是:修正了官方对“九一三事件”的解释框架,对该事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其中有些文章林彪抱有强烈的同情。对此现象可以理解,因为当年下发的官方材料,“四人帮”曾经参与其事,其基本结论在1979年后仍旧维持了下来,若干论断确实有疑点。本文的看法是:历史研究强调客观公正,研究者对当年涉案人员亲属的材料要有分析和鉴别;对林彪事件需从一个纵深的角度来观察,尤其应考察林彪事件的体制因素,以及这个事件所反映的50年代后国家发展的方向等问题。


  一、林彪出山是完全被逼的吗?

  文革之初,毛选中林彪做他的“班人”是和废黜刘少奇同步进行的。刘少奇原是毛的接班梯队的第一号人选,1970年12月18日,毛对斯诺说,在1965年1月制定《二十三条》时,他已决定,刘少奇必须下台。从那以后,毛采取“剥笋政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对刘封锁消息。1965年国庆节后,毛离开北京前往南方,至1966年7月18日才返回北京,至此毛对刘少奇已下定废黜的决心。1966年3至4月,刘少奇偕夫人王光美出访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在返回昆明后接到通知,于4月20日赶往杭州出席毛临时召开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等待他的已是彭真被打倒的既成事实。进入5月,远在杭州的毛泽东又命刘少奇在京主持解决“彭、罗、陆、杨”问题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次历时二十三天的会议上,刘少奇扮演的只是一个会议召集人的角色,与会的中央主要领导:刘少奇周恩来、康生、陈伯达等都在发言中高调赞颂林彪。6月1日,又是在刘少奇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毛泽东命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7月8日,毛在武汉给江青写信,挑明他发动文革的意图;所有这些都表明,刘下台已是时间问题。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9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9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