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同胞惨陷空难疑云 空前考验中国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搭载154个中国同胞的马航班机失联已逾4天,目前多国的大量舰艇飞机在现场展开搜救工作。中国在事件发生后派出史上最强救援队伍,先后出动十余艘舰船和数架飞机到疑似失联海域,展开搜救工作。报道还称中国更调集多达10颗卫星协助搜寻,形成海天立体“作战”。对中国来说,处理马航失联客机事件不仅是一场困难的海上人道救援,同时也是一次突然面临的国家整体实力大考,近年来的发展、变革的成果都会被迫亮相。


  依据国际公约及惯例,海外搜救有严格规定。例如此次马航飞机疑坠落地点涉马来西亚及越南重叠海域,马来西亚及越南担任搜救主责,又由于是马航飞机,因此会以马来西亚为主体协调多国搜救。但由于机上中国乘客占多数,因此中国的救援态度和力度备受关注。

  政府反应快军方受限


  应该说,中国官方面对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反应迅速。8日早9时45分,马航宣布飞机失踪后一小时,中国外交部启动紧急应急机制,随后外交部长王毅将十二个部委和北京市的负责人聚集在一起,召开了境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机制第一次会议。中国海警局在事故发生后指示中国海警船立即赶往可能出事海域。同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调作“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相关驻外领事馆加强与各国部门联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要求内地部门与马方民航部门加强沟通,“与外方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准备”。政府一级的机制启动及动员基本到位。


  政府行动的迅速,使中国救援力量较快整合发动。9日上午,中远集团的泰顺轮成为第一艘到达现场的中国船只。9日下午,配备着两艘快艇、两艘救生艇的海警3411船也开始在失联海域进行搜寻工作。广东海事局派出的海巡31船以20节的速度前进,目前已抵达失联海域,海巡31船携带了海事直升机、海事测量设备和搜救专家、扫测专家、医护人员。

  但中国军方的行动虽稍显滞后动,但仍然投入了史上最强搜救阵容。由于外海救援条件复杂,装备普通雷达、声呐的民用船只实力显然不足。相比之下,军用专业力量往往是救援的中坚。此次中国海军力量的调动滞后,大概一是因为附近没有中国大型舰艇可用,二来受调拨程序限制,再有可能平时与周边国家在紧急事态发生时如何沟通不畅。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导弹护卫舰绵阳舰在8日深夜11时50分调整航向,从南沙海域高速驶向失联海域。9日凌晨,两栖船坞登陆舰井冈山舰携两架舰载直升从湛江军港全速南下,舰上载有14名医护人员、10名潜水员和52名陆战队员。9日下午,导弹驱逐舰海口舰、两栖船坞登陆舰昆仑山舰也分别从军港出发,加入搜救队伍。中国空军也于11日也派出两架飞机执行赴马来西亚客机失去联系海域的空中搜寻任务。两架飞机在相关海域各飞行1架次,空中搜寻时间3个小时。截至目前,中国海军已有4艘军舰(绵阳舰、海口舰、井冈山舰、昆仑山舰)在坠机疑似地点搜寻,可谓后来居上。


  在马航失联客机事件中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占有主要地位。在协调机制方面,在马航班机失联事件前,中国一直重视与东盟的海上合作。2011年,中方设立了规模为30亿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但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合作机制仍滞后于政治和经济合作机制。搜寻与救助是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合作内容之一。在落实宣言的过程中,中国曾提出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紧急救助热线、进行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沙盘推演等合作倡议。

  在相关乘客方面,马航失联客机239名乘客中,有154名中国人,其中中国大陆153人,中国台湾1人。在救援力量中,中国不仅出动十余艘各式舰船和3架飞机,还紧急调动10颗卫星为失联航班搜救提供支持。值得一提是,中国是目在搜救现场中拥有唯一大型两栖舰的国家。中国派出的“昆仑山”级两栖船坞登陆舰像航母和两栖登陆舰等一类的大型军舰,上面可以搭载有固定翼机以及直升机等,可独立地对海上空难事故展开全方位的搜救行动。同时,大型舰艇指挥中心信息化设备比较齐全,还可以作为救援现场临时的指挥所,此外大型军舰由于空间较大,非常利于方便安置众多伤员,可在事故现场立刻展开全天候的抢救、医治工作,对伤员实施早期治疗,这样就可以大大地降低海上空难事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起到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