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珍贵老片:八十年代最纯净的中国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北京留影》1987年北京天安门等候拍照的游客 张居生 摄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工作,我们终于将《八十年代多余的底片》这个展览呈现于世。三个多月这样一个漫长的工作周期,或许,对于其他类似的影展,早已把兴奋与愿望磨灭殆尽。但是,对于我们来讲,这一过程却让我们始终沉浸在一种欣慰与享受当中。


  龙影廊建立的初衷,是希望能像三十几年前所组织的摄影团体那样,为摄影人提供一个常态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专业场所。影廊成立伊始,曾与解海龙一同共过事的崔新华提议,首先搞一个类似的回顾展。而具体怎样回顾、回顾什么,需要找一些摄影家共同商议。6月1日那天,鲍昆、崔新华、贺延光、刘占坤、李建军、那日松、闻丹青、王文澜、徐勇、张左、郭广林在解海龙的召集下,齐聚“龙影廊”。从讨论影展的题目到题材直至具体细节,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最终,把“龙影廊”未来的第一个影展定名为:《八十年代多余的底片》,内容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摄影人的面貌及作品为主。


  影展主题、内容一确定,下面的事由崔新华总负责,先是找出近两百位摄影家电话号码,然后向他们一一发出邀请短信,调取作品。这是一项极其费力费神的工作,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早已跨入数码时代了,而要从那些年代久远的海量底片中,找出符合影展的作品绝非易事。所以,今天展出的影像,不仅是影展团队的努力结果,更少不了那些提供作品的摄影家们的贡献。

  首先有鲍昆、贺延光、王文澜等人带头付诸行动,他们雷厉风行地将自己找出来的照片通过Email发送至“龙影廊”。从目前所输出的展览作品看,不能不说说“左爷”(张左);因三十几年一直从事暗房工作,张左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摄影家的作品。为这个影展,“左爷”把以往洗印的作品样张,重新整理、扫描,为此让影展得到了大量珍贵的影像作品。


  为保持这些征集来的作品其历史感及原风格,对扫描作品的后期调整,我们极其慎重。整旧如旧是尊重历史,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老影像,更是摄影行为的一种准则。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