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92岁的建筑诗人说:我自由了,像鸟一样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阿尔瓦罗·西扎 图/一言一吾 i-Talk

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烟不离手。以往他一天需要抽四包烟,现在过了90岁,考虑到生过大病、住过院,他收敛到了一天两包。不抽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把烟夹在手上,任其慢慢燃尽。另一只手上的铅笔同样停不下来。有时,难得他愿意接见的来访者还在对面说着话,他却突然开始走神,兀自提笔在纸上画了起来。


在2025年9月结束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阿尔瓦罗·西扎的档案”个人回顾展上,能看到西扎年轻时在骆驼牌香烟包装盒上画的手稿。他从小喜欢画画,六七岁的时候,在叔叔的引导下画邻居家的马。儿时,他去巴塞罗那,受高迪影响,迷上了那些有机的弧线。他原本立志做雕塑家,被父亲阻拦后,投身于被认为就业前景更好的建筑行业。

1933年,阿尔瓦罗·西扎出生于葡萄牙马特西诺斯。十几岁时,他接手了第一个项目——给祖母设计厨房。2024年,他亲自操刀,为波尔图的蒙特达拉帕庄园(Monte da Lapa)做保护和改造设计。蒙特达拉帕位于老城与新城的交接地带,原为废弃堡垒与工人住宅区的混合体。

在改造方案中,西扎没有拆除“岛屿”式的工人住宅,而是把它们视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修缮并重整——磨坊被改造为餐厅,新旅馆嵌入旧结构,小公寓和回迁住房相互穿插——试图在历史住宅与新建综合体之间做“拼贴式”连接。原本松散的独立建筑借助道路网络和视线组织,展现出不可思议的统一性。


人们常把建筑师视为“造型天才”或“城市魔术师”,强调那些标志性、大尺度、具有抽象性的作品。但西扎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他不是张扬的“造势者”,而是一个场地里的“微调者”,一位光影间的“叙述者”。他从现代主义传统中汲取力量,却不执着于流派和形式;他在地域经验中寻求根基,却不沦为地方主义的陈词滥调。




阿尔瓦罗·西扎(中)和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右)、纪录片《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的制片人朱丽康合影 图/受访者提供

始于白色

阿尔瓦罗·西扎语速缓慢,用浓重的烟嗓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又像在描绘某种预言。“一棵新树是如何融入环境的?它实际上是整个建筑的一部分。唯有通过时间,才能实现空间的维度。”在解释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时,西扎这样回答。“我可能不会看到这栋楼完工,但其他人会看到,我的儿子、我的孙子,他们在那个时刻会在场。” 2024年6月,葡萄牙波尔图,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前来拜访时年91岁的阿尔瓦罗·西扎。阳光从窗边斜射进来,西扎坐在绘图桌前,语气平静,偶尔停顿,像是在等待语言追上思绪。

“西扎心中至少有几百年的时间尺度,看着他,就像是看到了好几个时代。”对谈结束后,马岩松和纪录片《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的制片人朱丽康站在由西扎主持的莱萨杜巴利奥修道院(Monastery Le?a do Balio)扩建项目的院落中央,为节目录制结语。“整座建筑没有人工照明,借助自然光线营造出一个纯粹的精神空间。”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