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毛泽东: 毛泽东权谋布局"批林批孔"怒火烧向谁?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期,1974年1至6月,毛泽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批林批孔”运动。这里的“林”,指的是1971年9月13日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的中共二号人物林彪。“孔”,则是两千五百年前中国春秋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子。


林彪生前是中共中央唯一的副主席,是毛亲自选定的、写入中共党章的接班人,到1974年已死了两年零四个多月。孔子则是去世两千多年的古人。为什么到了1974年1月毛却突然发动批林批孔运动?

今天,我们就根据阎志峰的文章《“批林批孔”运动的来龙去脉》等资料,带大家走进这段诡谲的历史,揭开毛的心机与权谋。


警告阳奉阴违的人

毛泽东当政后最看重的是什么?不是老百姓的死活,不是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是中华文化的流光溢彩,而是权力。

毛发动文革打倒“彭罗陆杨反党集团”,是为了权力;打倒刘少奇邓小平,是为了权力;打倒陶铸,是为了权力;打倒林彪,也是为了权力。

1974年毛发动批林批孔运动,也是为了权力。具体说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毛要藉批林批孔警告对毛阳奉阴违的人。

文革爆发后,毛为了打倒他亲自选定的第一个接班人、中共第二号人物刘少奇,非要拉从井冈山时期就跟毛在一起、在军队有重大影响的林彪为他保驾护航。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在这次全会上,林彪成为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


从此,林彪投毛之所好,极力吹捧毛,称毛是“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毛主席这样的天才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现一个,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

但是,私下里,林彪却没有把毛思想放在第一位。林彪死后,在搜查他的住所时发现,在他家里,无论墙上挂的,还是日记本里,以及家里的藏书,有许多尊孔的名句。比如:“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中庸之道……合理”“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小不忍则乱大谋”“名不正言不顺”等。

林彪表面上把毛思想吹上天,内心里却对孔子的一些教导非常赞赏。这令毛非常不爽。毛发动批林批孔,就借此来警告中共党内高级干部不要对他耍“两面派”,不要借古讽今。要求党内忠诚,强化毛的绝对领导地位。


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批准其妻江青、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的要求,向全党转发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批林批孔运动随之展开。



批林批孔。(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藉批林批孔批周恩来

林彪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后的一天,中共驻蒙古大使馆派人带回林彪坠机时的现场照片。周恩来看了照片后,竟然嚎啕大哭。当时的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目睹了这一幕,很不理解,说:林彪摔死了,这不是好事吗?周声音嘶哑地反复说:“你不懂,你不懂!”

周恩来为什么说纪登奎“你不懂”?因为中共最高层最了解毛泽东的两个人,一个是林彪,一个是周恩来文革中,周在毛身边亲历了毛整人的全过程。他深知:毛泽东利用林彪打倒刘少奇之后,立即着手打倒林彪;现在林彪死了,接下来要打倒的人是谁?排第一位的,就是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74 Seconds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