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國台辦突然改變一說法,北京口徑罕見急迫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洪浦釗評論文章:中國在政經壓力升高時,更需要以統一敘事凝聚內部。近來,從王滬寧在“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上宣稱統一後台灣會有“七個更好”,到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強調“越早統一越有利”,中國的口徑呈現罕見的急迫性。


這些說法看似在替台灣規劃未來,實際目的是讓台灣提前在心理上交出主權,使中國能以最低成本完成並吞。

“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中國最佳選擇


中國在此刻放大統一論述,並非偶然,而是政經壓力疊加下的戰略選擇。中國深知武力犯台的代價極高,甚至可能動搖政權穩定。

一旦兩岸開戰,美日與民主陣營的軍事介入與經貿制裁都不是假設;加上中國內部正面臨經濟下滑、青年失業、地方財政崩塌等結構性壓力,一場久戰或敗戰足以引發政權震蕩。因此,“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中國最佳選擇。

“軟硬兼施”與“明暗並用”

中國真正運作的是“軟硬兼施”的組合拳。“硬拳”就是可見的恐嚇,諸如軍機艦擾台、灰色地帶施壓,目的是用來制造恐懼與疲乏;“軟拳”就是無形的侵蝕,以“統一戰線”與“滲透操作”塑造“統一更好、統一可談、統一不可避免”的心理氛圍。

硬拳的武力威嚇顯而易見,尚可預防。但殺人於無形的卻是“軟拳”,中國的“軟拳”又分明暗,就是“明的統戰”與“暗的滲透”。統戰塑造政治氣氛,滲透確保關鍵節點:一個面向外部、一個滲入內部。兩者交叉運作,形成中國長期采取的“明暗並用”基調,並與“軟硬兼施”互相疊合,使整體效果倍增。

“統一戰線”與“千沙滲透”明暗並用

“明的統戰”,就是在光天化日下擴大統戰對象。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日前明言:“願意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與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代表性人士一道進行民主協商。”只要接受中國設定的政治前提,就能被列為“有識之士”。


“暗的滲透”則是一張隱密且規模龐大的千沙滲透網。美國前情報局官員尼可拉斯・艾夫提米亞迪斯 (Nicholas Eftimiades)提出“千沙理論”,強調中國不是靠一名臥底,而是靠“一萬個人,每人帶回一粒沙子”。近日英國 MI5 的間諜警示、台灣丁小琥共諜案,都是這張千沙網的外顯節點,證明滲透不是偶發,而是策略。



朱鳳蓮宣稱“越早統一越有利”,並不是替台灣著想,而是要台灣在沒有戰爭壓力下自行交出主權。(取自國台辦微博)


明暗並用、軟硬互動,使中國相信只要情勢緊繃、戰端初起,就能在台灣內部制造破口;平時則透過統戰塑造“統一可以談”的假象。中國要的不是台灣的說服,而是台灣的心理松動。

香港是最具體、直接的警訊

朱鳳蓮宣稱“越早統一越有利”,並不是替台灣著想,而是要台灣在沒有戰爭壓力下自行交出主權。香港已經證明,“一國兩制”不是制度,而是可以被中國隨時改寫的政治承諾。從新聞自由、自治到司法獨立,香港的全面收緊不到五年就完成。這是“中國治理”的真實結果,也揭示了一點:任何政治承諾,都無法在中國的權威體制下維持。

中華民國台灣是自由民主的主權國家,沒有義務也沒有理由與中國討論一國兩制。

台灣的選擇不需要被中國預設

中國今天所有的對台話語,其目的不是對話,而是削弱台灣的心理防線,讓台灣覺得統一“不可避免”、“無從抵抗”。下一步,就是誘導台灣思考“怎麼統一”,而不是“要不要統一”。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5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