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措手不及的歐洲:為何反對美方"28點",急推...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面對特朗普(专题)政府力推的俄烏沖突28點新計劃,處境略顯尷尬的歐洲一方面批評該計劃“親俄”,一方面緊急提出了自己版本的方案。


23日,美國烏克蘭以及歐盟英國法國德國代表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談。據央視新聞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3日就烏美代表團在日內瓦舉行的會談發表聲明,釋放出會談取得積極進展的信號。美烏兩國聯合聲明還說,雙方在對齊立場、明確下一步路徑方面取得“有意義的進展”,並據此共同起草了一份更新後的和平框架文本。

但在歐洲多國領導人看來,美國力推的和平計劃在領土讓步、限制烏克蘭軍隊等議題上“是對俄方要求的屈服”。美烏發表聲明數小時前,歐洲各國提出了自己版本的烏克蘭和平計劃,盡管立場更偏向烏克蘭,但也作出了讓步。


擔憂領土讓步和給烏軍設限

據新華社引述多家媒體報道,烏克蘭歐洲方面對美方計劃非常不滿,只是較為謹慎地沒有直接拒絕或公開批評。一些消息人士告訴媒體,歐洲方面甚至一直沒有正式收到過美方的28點新計劃。

22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的德國總理默茨表示,結束烏克蘭危機必須得到烏克蘭及其歐洲伙伴的同意,“不能由大國越過當事國擅自決定”。默茨當天在記者會上表示,烏克蘭危機的結果關乎歐洲整體安全。

半島電視台23日分析說,烏克蘭歐洲國家領袖對28點新計劃的主要擔憂在於領土讓步。根據方案,烏克蘭必須放棄特定領土來換取和俄羅斯達成永久協議,還必須凍結前線,以及將烏克蘭武裝力量規模從90萬縮減至60萬。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回應28點計劃時稱:“任何可信且可持續的和平計劃,都應首先停止殺戮、結束戰爭,同時不能為未來的沖突埋下種子。”她認為,公正以及持久的和平需要滿足三大要素:不得以武力改變邊界;不得對烏克蘭武裝力量實施限制;歐盟必須在確保烏克蘭和平中發揮核心作用。

一份由英國、加拿大(专题)、芬蘭、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日本(专题)、荷蘭、德國、挪威及愛爾蘭簽署的聯合聲明指出,他們“對烏克蘭軍力擬議的限制感到擔憂,這將使烏克蘭易於受到未來攻擊。”


法國總統馬克龍稱,如果沒有威懾機制,如果烏克蘭按照特朗普的計劃削減軍隊規模,“俄羅斯將背棄承諾並卷土重來”。他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說,美國為實現和平所做的努力值得肯定,但當前提案“必須加強”,且“烏克蘭絕不能被置於脆弱境地”。

波蘭總統圖斯克24日稱,最好能確切地知道28點計劃是誰制定的,以及它是在哪裡制定的。

有消息稱,這份文件由俄羅斯總統普通的特使基裡爾·德米特裡耶夫與特朗普的特別代表史蒂夫·威特科夫共同起草,根據計劃中使用的語言推測,它可能是先用俄語撰寫,後翻譯成英語的。一群美國參議員稱,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告訴他們這份文件並非美國所寫,這是一份俄羅斯文件,是莫斯科故意泄露的,之後美國又將其轉交給了烏克蘭。盧比奧後來堅稱,這份提案確實是美國起草的,俄羅斯烏克蘭也參與其中。


一位歐洲官員告訴媒體,普京試圖讓歐洲的安全架構倒退30年,並強制執行他在俄烏沖突前不久提出的要求:呼吁北約軍隊撤回1997年的邊界,當時波羅的海國家和中歐國家尚未加入跨大西洋聯盟。

對於來自歐洲等地的批評聲音,美國副總統萬斯在X上回應說:“幻想認為只要投入更多資金、武器或制裁,就能獲得勝利。和平不會由失敗的外交官或沉溺幻想的政客帶來,而是由活在現實中的聰明人創造。”

歐洲方案與美國方案的區別

據《衛報》報道,“由於對華盛頓的提議措手不及”,烏克蘭歐洲盟友於23日“提出了他們自己的激進替代方案”。該方案刪除了上周泄露的由美國支持的原始文件中的一些親俄觀點,要求領土談判應在達成停火協議後進行,並從接觸線(即現有前線)開始,從而減少俄羅斯可宣稱擁有的領土范圍。

白宮的文本不同,歐洲的替代方案並未要求基輔從其控制的頓巴斯東部城市撤軍,也未排除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但指出目前各方在烏克蘭是否應加入北約的問題上尚未達成共識。這一條款可能是為了緩解俄羅斯方面對烏克蘭可能獲得快速加入資格的擔憂,替代計劃還說:“一旦未來的領土安排達成協議,俄羅斯聯邦和烏克蘭均承諾不以武力改變這些安排。”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