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中国态度强硬 高市不愿退让 中日关系有出路吗?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上个月,在韩国一个座无虚席的会展中心里,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会面,高市笑容满面。习近平也回以微笑——在这两个存在嫌隙的国家之间,这是难得一见的温暖场面。


但仅仅几周之后,两国关系便急转直下。由于高市早苗近日关于保卫台湾的言论,习近平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台湾是一个自治的民主政体,但北京视其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对于上月底刚刚上任的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而言,此次争端构成了一项早期考验。高市在担任议员时期是习近平的公开批评者,曾抨击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化举动,也曾访问台湾以表达对其领导人的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如今这场危机有可能压倒她刚起步的政府。高市当前的任务是避免局势升级,同时还要在国内展现强硬姿态。

“没人想到她的任期会以一场与中国的全面争端开场,”位于华盛顿的布鲁金斯学会亚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米雷娅·索利斯说。“现在的挑战是,如何在不向中国让步的情况下缓和局势,也不能表现得退缩,否则会削弱她在国内的支持。”

这场冲突毫无缓和迹象。中国政府已敦促公民不要赴日旅行,这可能削弱日本重要的旅游收入来源;北京本周还暗示可能限制日本海产品进口。中国还派遣海警船前往中日双方声称拥有主权的争议岛屿附近巡逻,并提醒在日本中国留学生注意所谓安全风险。

报复措施可能尚不止于此。中国有实施经济胁迫的记录。在2010年的一场争端中,中国限制向日本出口包括稀土金属在内的重要矿物。2017年,北京方面因韩国部署美制反导系统而惩罚它,当时的中国官方媒体曾号召抵制在华经营的韩国企业。

中国对如何施压有一套完整的剧本,他们正按部就班地执行,”索利斯说。“中国没有提供任何缓和途径。问题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这场最新争端始于11月7日。当时高市早苗在国会接受质询。来自在野党的议员问她关于“存亡危机事态”的问题——根据日本法律,此类事态认定允许日本部署自卫队。


高市表示,如果中国试图封锁或夺取台湾,就可能构成“存亡危机事态”。台湾距离日本领土约110公里,且处于对日本经济命脉至关重要的航道上。

“如果涉及军舰和武力的使用,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我认为这都可能构成存亡危机,”她在国会说。

包括高市的政治导师安倍晋三在内,此前的日本首相均避免具体说明若中国对台采取行动将作何反应。


高市后来表示,她的言论并未构成政策改变。但她的表态仍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应,要求她撤回言论。

台湾中国台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四在记者会上说。“台湾是否有事,根本不是日本的事。”

中日两国数十年来一直龃龉不断,主要源于二战历史遗留问题,包括日本军队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暴行,北京认为东京从未就此做出充分的道歉。

甚至在高市发表有关台湾的言论之前,已有迹象显示习近平政府有意加大对日本的施压。今年秋天,在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之际,中国一直在煽动反日情绪。

中国原本就准备好做出强烈回应,”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实力项目主任林碧莹(Bonny Lin)说。“但恐怕没人预料到升级会到现在这种程度。”

韩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高市早苗在与习近平会面时提出了包括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和人权问题等议题。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8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