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神作?爛片?《狂野時代》: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預售破億,首周末僅僅1.2億,這讓《狂野時代》在市場上形成“瘋開低走”的勢頭(意味著票房增量微乎其微)。


首周末過去,貓眼平台的預測票房從2.2億降至2億,不足導演畢贛的上一部片《地球最後的夜晚》(2.8億)。隨著《瘋狂動物城2》上映,後續勢必壓縮排片,《狂野時代》的“狂野”,可能也就戛然而止了。

裹挾著男主角易烊千璽上映前奪最年輕金雞獎影帝之勢,為什麼沒拉出好看的票房曲線?要知道,同為文藝向的電影《小小的我》,票房都有7億多。


這和普通觀眾對於片子本身的認知有關。

在資深影迷群體,《狂野時代》是“神作”,甚而有影評人認為必然載入影史;但在普通人視角,三個字形容——看不懂。

“看不懂”雖然不算差評,但這會極大地影響票房倒是事實。某種程度上,這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分野。

片子豆瓣評分6.5,其實也正是這種認知的體現——面對大眾,不能期待多數普通觀眾費盡心思“搞懂”,而是要讓他們“融入”,或者說“共情”。

所以,《狂野時代》這部電影究竟如何?



-文藝片的“寵兒”-


說電影之前,先聊聊這部戲的導演。

自推出《路邊野餐》後,畢贛一直都是文藝片領域的“寵兒”。

《狂野時代》入圍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評委會特別獎,此獎項並非戛納主競賽單元固定獎項,而是朱麗葉·比諾什擔任主席的本屆評審團為其特設。這也是繼2015年侯孝賢憑借《刺客聶隱娘》獲得最佳導演獎後,華語電影再次在戛納主競賽單元斬獲獎項。


巧合的是,《刺客》《狂野》的女主角都是舒淇,而華策影業也都是這兩片的主要出品及發行方。

《路邊野餐》在十年前的金馬獎上獲得了最佳新導演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的肯定,該片配樂也是侯孝賢的御用配樂林強老師。

畢贛到了第二部《地球最後的夜晚》,更是有很多“侯家班”參與,比如攝影姚宏易、美術王志成等等。而《狂野時代》造型指導又是侯孝賢的御用造型師,也是侯導公司的高層黃文英——造型在此片中所起的作用舉足輕重。

與此同時,畢贛的電影裡似乎也集齊了“戛納系”中國導演的特色,比如《狂野》中有著明顯的賈樟柯底色,那種破敗,甚至臓亂的街頭巷尾,底層市井,主角在其間行走穿梭,甚至翩翩起舞,而李庚希和黃覺的那一段,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江湖兒女》,賈樟柯喜歡用葉倩文等人的粵語流行金曲,《狂野》中則有羅文的《小李飛刀》。

當然比起科長的“不修邊幅”,畢贛電影裡是有明顯的“濾鏡”,那不只是所謂夢境的加持,更有一種類似當代藝術式的美學思維(雖然賈樟柯也跟畫家劉小東合作過,但現實的引力實在太過沉重)——那便是在凌亂不堪的現實底色中,通過放大提煉,甚至異化出一種風格化的“美”來,比如斷壁殘垣上掛著的一面鍾。

雖然另一位戛納得主王家衛也喜歡用時間作為關鍵詞,但在他電影美學中,更多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奢侈品。反觀畢贛,與其說是賽博朋克的拿來主義,還不如說更是“道在螻蟻,稊稗,瓦甓,屎溺中”(莊子說大道無處不在,在螻蛄和螞蟻中,稻田的稗草裡,瓦塊磚頭,甚至糞便尿液中)的影像表達。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