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俄罗斯: 不死不休,令普京难以停火的"魔怔"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川普式的“交易外交”在解决俄乌战争问题上几乎无从着力,因为普京坚持战争的逻辑,并不建立在简单的利益交换上,而是深深植根于一个更暗黑、更复杂的价值观念体系。


美国总统川普自年初上台后,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周旋大半年。善意释放、微笑外交、铺迎红地毯、抛出各种交易性诱饵,几乎把“艺术般的谈判手段”发挥到极致,却依旧换不来俄方任何实质让步。现在,华盛顿终于抵达一个较为清醒的立场:除非普京表现出真正的停火意愿,否则川普与美国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反复谈判。

川普式的“交易外交”在解决俄乌战争问题上几乎无从着力,因为普京坚持战争的逻辑并不建立在简单的利益交换上,而是深深植根于一个更暗黑、更复杂的价值观念体系,牵涉到比川普想象的更深层的动机结构。对普京而言,这场战争并非一个可以“做交易”的对象,而是一种被民族主义、帝国情怀和历史怨恨共同塑造的“宿命之战”。在这些力量的交叉裹挟下,单纯依靠利益交换很难改变俄罗斯的选择。


在地缘政治方面,俄罗斯长期笃信大国沙文主义和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观。这并非普京个人的偏执,而是延续自沙俄与苏联时代残存的国家战略文化。二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强调国际规则、主权平等与和平解决争端,但俄罗斯从未真正接受这些理念。对其战略精英而言,世界只能被力量划分,而不是被规则整合。

普京所继承的是几百年来帝国传统思维的延续:疆域即安全、控制即秩序、扩张即力量。在这种历史惯性思维和动机的主导下,俄罗斯与二战后形成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形成致命冲突,将北约视为从未停止的威胁,将美国视为冷战后仍不断挤压战略空间的对手。

在这种世界观中,乌克兰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是俄罗斯安全与文明身份的一部分;试图摆脱俄国影响、转向欧洲,便意味着叛离与威胁。所以普京发动俄乌战争不是一时冲动之举,而是“历史使命的继续”。川普的“谈判艺术”自然难以撼动这种深层结构性动机。

搞懂普京目前为何难以在乌克兰停火,必须回溯到后苏联历史。1990年代,前总统耶尔辛试图把俄罗斯导向欧洲式民主,但失败的原因不仅在经济崩溃,更在于苏联社会从未积累出民主转型所需的制度基础——独立司法体系、自由媒体、成熟公民社会、地方自治与多党治理,这些几乎必须从零培养。于是民主的外壳迅速被内部的暴力寡头所吞噬,“自由经济”被转换成赤裸裸的掠夺性资本主义。


民主转型失败带来两个深刻后果:民粹主义迅速抬头,把复杂的社会问题归罪于“西方敌人”、内部“叛徒”与自由主义者;国家机器被暴力倾向强烈的寡头和安全机构集团所掌控,形成一种披着选举外衣的威权统治。

民众在混乱与贫困中对民主产生深刻怀疑,暴力强人政治重新崛起成为“秩序”的象征。普京在此背景中上台,他不是苏联的终结者,而是苏联政治文化的重建者。他试图给予民众的不是繁荣,而是“稳定”;不是自由,而是“安全”;不是未来,而是帝国旧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曾经支撑国家认同的三大支柱:意识形态、帝国疆域与超级大国地位。自2000年代起,一批民族主义思想家开始编织所谓“新欧亚主义”,试图以文化神话构建新的俄罗斯身份。这种俄罗斯民粹主义的核心是一个混合体:沙俄的扩张主义遗产;苏联的势力范围与意识形态优越感;东正教的精神唯一性与神圣使命感。


这种新身份认同宣称:俄罗斯人是拥有斯拉夫、蒙古、突厥等多种血统的“欧亚种族”,而不是西方人;俄罗斯文明更重视集体、传统、宗教、国家,以及家长式权威;集体高于个人,国家高于公民,传统高于现代,权威高于法治,宿命高于自由。西方文明的个人主义、自由价值与法治精神对俄国构成“文明威胁”。

为此,俄罗斯必须扩展“俄罗斯世界”的文明边界以求自保,周边国家如乌克兰、格鲁吉亚等“本质上属于俄罗斯文明圈”。在这种叙事下,乌克兰融入西方不是主权选择,而是一种文明叛逃。俄罗斯必须阻止,否则自身也会被西方文明“侵蚀”。这是一种带有宗教狂热性质的文化焦虑。

一个民族如果深受情绪与历史神话驱使,往往不能以成本与利益衡量战争。俄罗斯正是深陷这样的一个文化黑洞。普京之所以不惜百万士兵伤亡、无惧长期制裁、无畏经济萎缩,是因为他将战争叙事包装为:俄罗斯文明的自我保卫战,与西方价值的抗争,对历史耻辱的复仇,对帝国荣光的再造。

这种鼓噪宣传虽在理性上荒谬,但在情感上极具煽动性,使得大量俄罗斯人虽然不愿主动参战,却默许战争持续。许多人真心相信“强国=扩张”“安全=专制”“牺牲=荣耀”。普京正是利用这种情绪推动战争机器,使之不因失败而终止,即便损失百万士兵,也仍能维持对战争机器的操控。战争虽然糟糕,但对许多俄罗斯人而言,停火意味着承认失败,同样不可接受。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