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清末的上海什么样?南京路像县城,外滩码头像渔港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组清末上海老照片,拍摄时间时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从照片上看,南京路像县城,外滩码头像渔港,万国建筑群已成型。


从照片上看南京路,基本没有高层建筑,地面还是土路。照片没有显示,其他路段已经出现三四层高的楼了,西式风格。但整体还是以低层建筑为主。作为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上海开埠前,南京路尚为“溪间纵横”之地。1850年,英商在今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置地80亩辟立花园,英商跑马总会围绕花园建造了一条跑马道。从外滩到跑马道之间的小路叫派克弄,又称花园弄。这是南京路的雏形。1865年,为便行旅,工部局将花园弄拓宽至40英尺(约12.2米),正式命名为“南京路”。至1920年代,南京路延伸至静安寺,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起外滩西至西藏中路,全长1600米,名南京东路,西段名南京西路,从西藏中路到静安寺,又名静安寺路。

外滩建筑群始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上海开埠和租界设立,各国在此设立领事馆、银行、洋行等机构,推动了建筑群的形成。至20世纪30年代,外滩已基本形成今日规模,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象征。


今天看清末的外滩码头像渔港,但当时的上海外滩码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包括码头建设、物流运输和造船业的兴起,同时受到技术限制和资金问题的影响。1890年代,浦东至浦西的渡运主要依赖木质小船(如划子、舢舨),载客量有限。1910年,浦东塘工善后局首次引入机动船渡江业务,标志着水上交通的现代化转型 。



1890年代的上海南京路







1890年代的外滩码头



万国建筑群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