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白发也许是身体避免致命癌症的代价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白发,或许不只是岁月的痕迹。日本研究者的一项新发现表明,头发的变白,可能正是身体在悄悄保护自己免受癌症的侵袭。


在一系列小鼠实验中,科学家发现,当毛囊内的色素干细胞面临可能导致肿瘤的DNA损伤时,它们选择“自我牺牲”——放弃生成色素,主动退出细胞循环。于是,毛发失去颜色,变成了灰白。而这种看似衰老的变化,其实是一种深层的防御机制。

我们的细胞每天都在遭受“基因毒性打击”:阳光、污染、辐射、甚至身体内部代谢都会对DNA造成伤害。皮肤细胞首当其冲,它们是人体抵御外界世界的前哨。DNA受损既会加速衰老,也可能引发癌症,但科学家对其中的信号通路和分子细节仍所知有限。


这项研究聚焦于黑色素瘤——一种源自黑色素细胞的皮肤癌。这些黑色素细胞由位于毛囊中的黑色素干细胞(McSCs)不断生成,后者负责维持头发与皮肤的色泽。

科学家利用小鼠模型,对毛囊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系统分析,追踪在不同DNA损伤下McSCs的命运。

当出现一种叫“双链断裂”的严重DNA损伤时,McSCs启动了一种不可逆的反应——它们迅速分化、退出干细胞状态并最终消失,导致毛发变灰。

研究者称这种过程为“衰老伴随分化”(seno-differentiation),它依赖p53–p21信号通路的激活,这一机制控制着细胞的生命周期。

然而,当小鼠皮肤暴露于紫外线B(UVB)或强致癌物DMBA时,情况完全不同。即使DNA受损,McSCs并未选择分化或消亡,而是“装作没事”,继续复制自己。


在这些实验中,研究者发现一个关键信号分子——干细胞因子(SCF)在其中扮演了双重角色。它帮助黑色素干细胞迁移到皮肤正确的位置,但同时也抑制了seno-differentiation。

换句话说,SCF让这些受损的干细胞活得更久,却也增加了它们转变为肿瘤细胞的风险。

东京大学的生物学家Emi Nishimura解释道:“我们发现,同一类干细胞可能在不同压力下走向完全相反的命运——衰竭或扩增。白发与黑色素瘤,其实是同一压力反应的两条分岔路。”


这并不意味着长出白发本身就能防癌。白发是身体清除潜在危险细胞后的结果,是一种伴随衰老出现的自我保护过程。而当这种清除机制失效时,受损的干细胞得以存活并持续增殖,就可能成为癌症的温床。

未来的研究仍需揭示这一过程在人类体内的具体机制,但这项发现已让科学家更接近理解衰老与癌症之间的微妙关系。

正如研究作者在论文中所写,这一机制为解释组织老化与癌症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模型。或许,每一根银丝,都是身体在默默抵御黑暗的一道光。



(示意图)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