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复旦教授:中国科创面临理念和体制束缚,处境悲壮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内容提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将中国科创处境形容为“悲壮”,指出面临僵化和低效、认同缺失、科研追求误区、教育断层及国际围堵五大障碍。强调科技创新是中国唯一希望,必须打破理念体制束缚,推动教育革命与自立自强,在大国博弈中实现从0到1突破。




近日,曾提出“无科创、无未来”主张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在10月23日纪念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的“国际商科教育博览会”媒体发布会上指出,面对与美国激烈的科技博弈,中国正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但目前中国社会对于在科创时代,什么是最核心、最稀缺的要素,认识却远远不够。


而对于中国当前科技创新的处境,他直言面对理念和体制束缚、教育断层,以及多方围堵等多重挑战。中国的科技攻坚,迈向科创高地,“就像《义勇军进行曲》一样悲壮”。

他在发布会后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科创是中国唯一的希望,也是中国本世纪与全球其他国家同台竞争的唯一入场券”。“悲壮”这个词不仅“充满了强烈的紧迫感”,还是一种忧患意识。

总结其谈话,能够看到他对中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五大障碍的心急如焚的担忧。


一是僵化和低效。




中国科研与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国有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与西方以民间资本驱动的灵活体制形成鲜明对比。陆雄文指出,我国官本位传统在国有机构根深蒂固,导致体制僵化、决策低效。宝贵科研资源往往陷入行政审批与层层汇报,无法快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相比之下,美国等国家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的高效转化。中国虽有大量研发投入,但转化率较低,部分项目因官僚主义而延误时机。这种“相对僵化和低效”的体制,已成为制约“从0到1”原创突破的瓶颈。只有深化改革,引入更多市场活力与民营力量,方能激活创新潜能。

二是认同感缺失。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27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