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神舟21号返回舱掉了块东西 着陆瞬间冒火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大家有没有看神舟二十号乘组返回的直播画面?那真是既激动人心,又让人捏了把汗。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当返回舱打开大伞之后,画面开始时候还那么平稳,但在大约离地面6公里高的地方,返回舱底部突然“哐当”一下掉了好大一块东西!紧接着,就在扔掉东西不久,落地的一刹那,返回舱底部“轰”地冒出一团火光,四周顿时烟尘滚滚。

不禁心里咯噔一下子,这掉了啥?是不是出事了?怎么落地还带着火光?


先别激动,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结果,那就是三名航天员已经平安落地,这些摄影机拍到的画面,也不是什么问题,反而全部都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精心设计的“神操作”。

我们从神舟二十号乘组的回家第一步说起。

回家第一步:告别空间站,太空“掉头”找角度。

发射需要推力,那返程用不用助力呢?相信很多人都这样认为,从天上返回地面,就是空间站一推,然后就一直往地球冲就可以了,和发射比起来返回可是简单太多了。其实并不是这样,这过程,一样精细得像是在太空里绣花。

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在空间站对接口撤离,会在两个驻停点稍作调整,这两个点分别是19米和200米。在这亮点确认状态正常,且方向合适之后,会慢慢离开空间站。

接下来,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会在太空做一个180度的“掉头”。从原本的推进舱在前,变成轨道舱在前的姿势。这个“转身”动作的目的,是为调整到一个最适合接下来制动减速的姿态。

完成转身之后的神舟二十一号,会围着地球飞5圈。为啥要飞5圈?这5圈一个是提速的过程,一个是寻找重返大气层的“时间窗口”。



回家第二步:勇敢穿越“火海”,忍受“失联”5分钟。


紧接着,才迎来真正的挑战。因为在接下来的50分钟时间里,飞船要完成一系列的高难度调整动作。

在大约390公里的高度,飞船先水平转90度,把轨道舱分离掉;再转90度,让推进舱朝前,然后点燃发动机开始制动,这个减速过程大约持续150-180秒。

当速度降下来,高度降到大约145公里时,推进舱也会被抛掉。这时候,返回舱的结构,就只剩下航天员乘坐的返回舱了。

在太空和大气层之间,有一条分界线,也被称为卡门线。返回舱下降到100公里高度左右的时候,飞船就会以接近每秒7公里的速度撞向大气层。剧烈的摩擦使得返回舱表面温度瞬间飙升到1000多摄氏度,整个返回舱就像一个火球划过天际。


更棘手的地方发生在40到80公里高度时候,因为高温的存在,让飞船返回舱周围会形成一个等离子鞘,这时候返回舱与地面联系中断,进入黑障区。

飞船飞入黑障区之后,大概经历5分钟左右才会出黑障,这时候航天员在忍受着外面烈焰的灼烧,就像是孙悟空坐在了炼丹炉中。但你别担心,并不会真的烧到宇航员,因为返回舱外壳会有防火隔热层。但此时地面不知道天上的情况,是返程中最紧张的时刻。

直到返回舱速度进一步下降,随着走出黑障区,温度降低,地面和飞船才能重新取得联系。

谜底揭开:空中掉落的到底是什么?

大家把心放回肚子里,那是返回舱在按计划抛掉防热大底!

防热大底是什么?为啥要在半空扔了它?

防热大底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飞船经历黑障区的防火隔热的重要材料之一,在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候,底部是温度最高,接触面积最大的地方。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9 Seconds and 7 DB Queries in 0.00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