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首次曝光!恒星臨終最後一刻影像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超新星爆炸(Supernova)是大質量恒星演化到末期的死亡模式,名列最劇烈天文事件之一,但是其發生過程模樣一直是個謎。現在天文學家首度觀測到非常初期的超新星爆炸,一顆大質量恒星以獨特的橄欖形爆炸,罕見一窺恒星爆炸“嬰兒期”的形態。


《路透》報道,這項由中國清華大學天文物理學家楊軼和美國德國天文學家合作的研究,觀測對象是一顆在長蛇座(Hydra)方向、距離地球約2200萬光年的螺旋星系NGC 3621中一顆恒星,其質量約為太陽的15倍。由於超新星爆炸發生得非常快,非常難以精准掌握到爆炸發生當時狀態,這次能夠捕捉到,是迅速反應的成果。

這場超新星爆炸於2024年4月10日被首次偵測到,當時楊軼剛搭機抵達舊金山,隨即在數小時內申請歐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遠鏡(VLT)觀測,研究人員在偵測到超新星爆炸後僅26小時就展開觀測,當時距離該恒星內部噴出物質首度沖破恒星表面約29小時。


觀測顯示,這顆瀕死恒星赤道附近被一圈原本就有的氣體與塵埃盤環繞,爆炸威力將恒星核心物質推向外側,扭曲恒星形狀,變成直立的橄欖形。這場爆炸令人注意的是,恒星並非以球形,而是從兩側猛烈爆開。


這份研究報告12日在《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像這類大質量恒星通常壽命相對短,這次觀測的為“紅超巨星”(red supergiant),壽命大約2500萬年,相比之下,太陽目前已超過45億歲,預計還能存在數十億年。

報告第一作者楊軼指出,“超新星爆炸的幾何形態,可為恒星演化和引發這場『宇宙煙火』的物理過程,提供關鍵資訊”;當恒星用盡其核心核融合反應的氫燃料後,核心會急遽塌縮,產生強烈沖擊波,將物質往外拋射,穿出恒星表面、沖向太空,這次VLT的首批觀測就正好捕捉到物質被爆炸加速沖出恒星表面的階段,而這個短暫階段是研究超新星爆炸最初“突破形”的機會。他說,隨著科學家持續更細部了解大質量恒星的死亡之謎,這次的觀測似乎排除了一些當前對超新星爆炸過程的理論模型。




超新星爆炸最初形狀的模擬圖。(路透)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