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北京急眼了!批高市早苗 不惜用上這句污言穢語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做好對日本實質反制准備玉淵潭天:撒泡尿照照自己幾斤幾兩


親中共媒體香港01報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發表“台灣有事論”後,中日緊張關系升溫,官方通過各渠道連番抗議。周六(15日),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再發表文章稱,中方已做好對日實質反制准備,並引述多名專家分析,“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文章首先提及近日官方的一連串表態,僅11月14日以來就包括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奉示召見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外交部發言人三問日方近期軍事安全動向;國防部發言人正告日方,若膽敢鋌而走險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中國日本大使吳江浩奉示約見日本外務事務次官船越健裕;“鈞聲”署名文章《日本膽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勢必遭迎頭痛擊》發布等。中方的表態,已經從前幾天的“敦促日方立即停止幹涉中國內政”,到如今的“否則一切後果必須由日方承擔”,“譚主給高市早苗之流翻譯翻譯,中國表態的變化到底意味著什麼,日本將會面臨怎樣的後果,承擔怎樣的代價!”


文章提及三點,一是中日交涉首提“奉示”。11月13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奉示召見日本駐華大使,提出嚴正交涉。“奉示”這一表述,並不常見,在中日之間是首次出現。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奉示是副部級官員。高市早苗作為日本政府首腦,公開發表涉台武力威脅言論,這是1945年日本戰敗以來所未曾有過的嚴重挑釁。面對日方的挑釁,中方傳遞的警示意味也更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項昊宇表示,“奉示”指處理上級交辦事項,意味著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不僅僅是以副部長的身份交涉,而是直接代表更高層級表達立場。換句話說,這是中國的國家意志,背後代表的,是14億中國人民。

“高市早苗需要明白,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辦的”,文章指,當年,中國人民靠著“小米加步槍”,就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國土,現在,我們不僅有鋼鐵意志,還有鋼鐵洪流。日本政客膽敢鋌而走險,必將碰得頭破血流。有網友分析稱,“奉示召見”的下一步是“提高戒備”,“提高戒備”的下一步,是“奉命反擊”。路怎麼走,高市早苗需要自己選。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東街1號的日本駐華大使館館舍。(Wikimedia Commons)

除了外交部,這幾天,國台辦、國防部也相繼就高市早苗的錯誤言論發聲。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專家丁諾舟表示,這表明這次事件已經超越一般的外交爭端。這些部門合力發聲,本身就是一種態度。這進一步說明,中方已將高市言論定性為觸及民族尊嚴與國家核心利益的重大原則問題,日方必須反思糾錯,沒有任何含糊的餘地。


第二點是中方已做好對日實質反制准備。高市早苗此次言行之惡劣,不僅在於其內容公然破壞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更在於事發後不思悔改,拒不撤回錯誤言論。從整個過程來看,中方已給予日方充分的機會與回旋余地。即便在事態升級之際,中方仍明確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路徑:日方須深刻反省歷史罪責,立即反思糾錯,收回惡劣言論。如果日方執迷不悟,中國就沒有什麼好再克制的了。

在中方的回應中,有兩個表述:“一切後果必須由日方承擔”和“必將予以迎頭痛擊”。其中,“迎頭痛擊”是第一次出現在中日外交場合中。這些表述,傳遞出中方已做好實質反制准備的信號。

丁諾舟表示,“一切後果”指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的任何行動。首先是反制。中方在涉台問題上已積累充分的反制經驗。外交部現有的反制裁清單中,約80%的情況都含涉台問題,其中不乏日本政客。只要有必要,中方隨時可采取類似措施。

其次是暫停與日本在經濟、外交、軍事等層面的政府間交流。中方過去表述“一切後果”時,也曾實際采用過其中一些手段。要知道,中國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數據顯示,日本不少商品“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水.教.士.二] 2025-11-15 09:58
    琉球有事就是中國有事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