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鄧小平向卡特放狠話背後 大陸版柏林牆的真相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5年11月9日,是柏林牆倒塌36周年。1989年11月9日,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就在這一天,柏林牆倒塌了。我們知道,東德共產黨統治可以說是讓難民潮沖開缺口的。東德和西德本來就是一個國家,兩邊的居民屬於同一個民族,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化和習俗。西德的面積是東德的兩倍半,西德方面始終敞開胸懷接納每一個來自東德的同胞。因此,從東德共產黨建政第一天起,就有大量東德民眾逃往西德。柏林牆建成後,仍然有很多東德民眾冒著生命危險翻越柏林牆。到了1989年,東德政府不得不放松邊境管制,於是,千千萬萬的民眾越過邊境投奔西德。至此,東德共產黨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很快就垮台了。


深圳的逃港偷渡潮

中國也有難民潮。因為在大陸旁邊還有三個華人的社會——台灣、澳門和香港。台灣有海峽天塹相隔,常人只能望洋興歎;於是,只有澳門和香港可逃,尤其是香港。中國難民潮主要就是逃港潮,其前仆後繼,英勇悲壯,並不亞於柏林牆。


1997年,兩個深圳人創作了一首歌《春天的故事》。歌中唱道:“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位老人是指鄧小平。“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是指在廣東深圳創辦特區。

如今,創辦深圳特區一事被說成是鄧小平的高瞻遠矚,神來之筆。其實,這件事在很大程度是被逃港偷渡潮逼出來的。

官方也承認,自中共建政以來,深圳——僅僅是深圳——發生過4次大逃港事件。第一次1957年前後,反右運動後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初期,其中一次就外逃5000多人。第二次1961年大饑荒時期,一次外逃1.9萬人。第三次1972年,2萬人。第四次1979年,撤縣建市初期,參與越境7萬人,最後外逃3萬人,而當時的寶安縣全縣的勞力才只有11萬。


從這4次大逃港事件發生的時間看,前3次都發生在政治壓迫特別嚴厲、經濟形勢特別惡劣的時期。可見逃港者是為了躲避迫害,尋求自由,躲避貧困,尋求富裕。唯有第4次例外。按說,1979年的中國,政治上相對寬松、經濟上開始活躍,各方面都在朝好處轉變。為何偏偏在這時逃港者的數量激增?原因就在於,正因為當局放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偷渡香港不再是可怕的政治罪名,所以敢於嘗試的人就大幅增加。




柏林牆建成後,仍然有很多東德民眾冒著生命危險翻越柏林牆。(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最驚心動魄的一幕發生在1979年5月6日,那一天,在廣東深圳的邊防前哨,突然聚集起近10萬來自廣東各地和寶安城鄉的民眾,形成數十條凶猛的洪流撲向邊境線,邊防軍人束手無策,向天鳴槍示警也沒有用,幾個哨位一下子被爭先恐後非法越境的人流吞噬了。原來在幾天前廣東各地城鄉廣泛流傳一個謠言說: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登基當天,香港實行大赦——凡滯港人士可於3天內向政府申報香港永久居民,深圳邊防將在當日“大放河口,容許大家自由進入香港。”於是,成千上萬群眾幾乎在同一時間湧向邊境,在長達6公裡的邊防和海防線正面,實施了人海戰術式的中間突破,來勢洶洶,實在駭人。倉皇中,離鄉背井的人們滿懷心事、一臉淚光,拖兒帶女步履踉蹌地越過邊界,任憑前來阻擋的邊防軍人和幹部們千呼萬喚也不肯回頭。翌日,1979年5月7日,長達20公裡的海面上,漂浮起數百具屍體,喧鬧的邊境突然萬籟俱寂。

有兩個小例子很說明問題。深圳南端的沙頭角鎮有5000多人,30年間向香港流動累計1萬人,等於是兩個鎮的人數。深圳有個羅芳村,河對岸的新界也有個羅芳村。兩地人均收入相差100倍。新界本來沒有羅芳村,居住在這裡的人竟然全是從深圳的羅芳村逃過去的。60、70年代,當地公安的主要任務就是監視三偷:偷聽敵台,偷竊集體財產,偷渡出境。從中央到地方,嚴防死守,保持高壓狀態。但偷渡之風卻愈演愈烈。30年間,深圳市的前身——寶安縣的逃港人數到底有多少?迄今沒有准確數字,官方數據說參加外逃的將近12萬人次,逃出的6萬。一位名叫劉寶樹的當地老人估計,外逃成功的有30萬,參加外逃的不下於100萬。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