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K型經濟"並非貧富差距惡化,而是另有原因…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幾年美國財富或所得不均程度變化並不顯著,另有其他因素導致消費者行為分歧,尤其低收入者對經濟展望更悲觀,影響他們的消費行為。圖/路透

當前市場最盛行的論述,除了人工智慧(AI)題材外,就屬“K型經濟”,即所謂所得分配不均惡化加劇,導致如今富裕家庭幾乎包辦美國所有的消費成長,勞工階級消費支出則退潮。果真如此嗎?


外媒分析指出,市場論述十分重要,不僅因為把各種不同事件串連起來,還放大趨勢和型態讓投資人不注意也難。例如,若是聽信“去美元化”論述(其實是謬論),投資可能押錯方向;“成長全靠AI資料中心驅動”(部分屬實)的論述不僅推升AI超大規模巨頭股,連形形色色跟AI產業只沾一點點邊的股票,也水漲船高。

K型經濟現象由來已久

當前美國經濟確實見到所得水准不同的消費者,支出行為也迥異。可口可樂營運長布洛恩最近就指出,監於“中低收入消費者承受壓力”,因此順勢推出“迷你罐”飲料麥當勞執行長坎普斯基也觀察到顧客基礎“分叉”現象,低收入消費者第3季客流量降幅接近二位數,而較高收入消費者來店人流成長接近二位數。

這些觀察相信有其根據,但用來解釋最近業績差強人意,就值得投資人存疑,畢竟仍有為數夠多的企業交出不錯的財報數字,顯示投資人不應盲目接受這種K型論述。

美國經濟呈K型分叉現象由來已久,最近更惡化了嗎?其實,就財富或家庭淨值而論,美國所得分配不均的不平等現象多年來一直如此。聯准會(Fed)的資料顯示,三組人(位於財富金字塔頂端1%者,位於90%~99%者,以及50%~90%者),分別持有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財富,底層50%的人口分配到的資源則少得可憐。

換言之,財富中上的美國家庭,相對來說幾乎擁有一切,而中下階層則幾乎一無所有。


財富與所得不均近年“變動”不大

但問題是,近幾年來,美國財富不均程度雖居高不下,但那種程度的“變動”不大--過去幾年並未增加。數據顯示,底層50%美國家庭的財富占比和絕對財富,在2011年至2022年期間,反而隨房價上漲而穩定攀升。但後來大致持穩。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也指向類似趨勢:2019年至2024年,位於財富底層一半的美國實質家庭所得大致走平,中上所得家庭也只稍微好一點。所以,不平等差距盡管過去幾年擴大,其實惡化速度卻比過去半世紀緩慢。衡量所得分配不均的標准指標“Gini系數”顯示,2020年至2024年此系數變化不大,只在0.47%~0.49%區間狹幅升沉。(系數走高顯示不平等加劇;0表示所得完全平等,1代表某人囊括全部所得)


由此可見,即使近幾年財富或所得不均絕對程度變化並不顯著,或許另有其他因素導致消費者行為分歧。原因可能出在平均薪資成長停滯,指相對於民生必需品價格漲幅而言。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到現在,美國勞工整體所得(以平均時薪計算)成長極微,財富和所得分布位於底層那一半的家庭,卻眼睜睜看著股價和房價大漲,若是既沒持股也沒房屋,覺得自己變得更窮,可以理解。

其實,疫後經濟解封期間,所得最低的勞工薪資漲速最快;只是在過去一年左右這種情勢已逆轉,反映企業減少招聘,換工作者也不再享有薪資大幅提高的待遇。

K型消費與經濟“展望”更有關聯

綜合研判,若真有“K型經濟”,原因與其說是與財富縮水或失業人口增加有關,不如說與未來展望更悲觀更有關聯。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經濟雖穩定,但希望不再。”

一部分原因是消費者債務展望更晦暗。姑且撇開復雜的學生貸款不談,最近美國消費者債務違約出人意料的發展,是信用卡和汽車貸款違約案激增,在2024年中升到相當高的水准,之後已回穩。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