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海軍"福建號"正式入列服役 釋放什麼信息?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航母福建號正式入列,向美國及台海釋放什麼訊息?福建號作為中國海權實力延伸的一個裡程碑,對美國海軍控制西太平洋會形成什麼挑戰?https://t.co/xF5M96PFiN—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November 12, 2025


2025年11月5日,在中國海南三亞的軍港碼頭上,排水量達八萬噸的鋼鐵巨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正式編入現役。

令人關注的是中國官媒新華社是在兩日後,亦即11月7日才刊出儀式細節。報導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親自出席了盛大的入列儀式,他登上甲板發表講話“勉勵大家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打仗本領,為福建艦戰斗力建設貢獻力量”。蔡奇及張國清等人都出席了入列授旗儀式,官兵們則在飛行甲板和碼頭向習敬平敬禮並高呼“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


許多專家稱,福建號的入列無疑是中國軍事科技的裡程碑,因為相較於中國前兩艘航母——遼寧號(改裝自蘇聯庫茲涅佐夫級,滑躍式起飛)和山東號(類似設計,2019年入列)——福建號的最大亮點在於采用“電磁彈射系統”(EMALS),這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福特級的第二種成熟應用。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分析稱,此技術允許艦載機以更高頻率、更重負荷起飛,例如殲-15戰斗機可攜帶更多燃料與彈藥,從而提升作戰半徑至800公裡以上。

對此,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鍾志東博士向BBC中文表示,福建號最大的亮點在於平直式飛行甲板的設計,以及所謂的“電磁彈射系統”,這是它最主要的兩個亮點。當然,它的甲板設計跟電磁彈射也讓戰機的起降效率大為提升。此外,福建號還能搭載更大的固定翼機,例如空警-600這樣的預警機。

整體來說,鍾志東稱這會讓中國新的航母,特別是在建構航母戰斗群的打擊能力上,相較於過去的山東號跟遼寧號,達到非常不同的等級。

所謂彈射器是用來發射戰斗機的裝置。若無彈射器,戰斗機需靠自身動力起飛;若攜帶更多燃料與武器,重量過重就無法起飛。


紐約時報》分析稱,福建號的入列讓中國海軍的總噸位逼近美國,即便“質”的差距仍然存在。然而,北京擴張全球海權的雄心明確,即從“防御性現代化”轉向“進攻性投射”。換言之,福建號的正式入列不僅是中國軍事的技術提升,更是地緣政治宣言。它預示著亞太格局的深刻變革,美國日本台灣等盟友必須重新評估其應對策略。

譬如,日本防衛學者、美國華府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非常駐研究員長尾賢博士(Satoru Nagao)向BBC中文分析,對福建號來說,台灣東側太平洋區域是關鍵處。這是因為,台灣正於太平洋側山區挖掘軍事隧道,若中國從太平洋側攻擊台灣,即可針對隧道入口發動攻擊。


因此,長尾賢認為,若中國台灣太平洋側部署航母,這些航母將有助於共軍對台軍事行動。然而,長尾賢也強調,美國日本菲律賓擁有大量導彈(及戰機),可用於攻擊台灣太平洋側的船艦。若美國日本菲律賓攻擊中國台灣太平洋側的航母,它們輕易被摧毀的可能性將會提高。



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台灣學者鍾志東則說,在平時的時候,現在中國航母可以進行所謂的“炮艦外交”(Gunboat diplomacy)來執行所謂的戰略威懾,如同美國的做法。但航母也讓中國軍力投射出去,跨出“第一島鏈”,在全球進行一種戰力的投射。

他認為,美中競爭下,盟邦伙伴是美國所擁有的明顯戰略優勢,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整個航母戰斗群的運作成熟之後,中國的航母戰斗群出現在中東地區,甚或到非洲乃至歐洲,這都是有可能的。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