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深夜八卦: 馬上評|張頌文救人,看點不只在明星身份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兩天,演員張頌文在街頭救人的事跡登上熱搜。隨著多家媒體接力報道,事發時更多的細節呈現出來。10月30日凌晨1時許,廣東省韶關市沙洲尾一處路口,市民石先生駕駛電動車與共享單車相撞後暈倒在地。危急時刻,張頌文與多位熱心市民將傷者攙扶到路邊,等待救援。




石先生和媽媽准備為張頌文送上錦旗。 南方+ 圖


原本以為,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好人好事,只不過是因為張頌文的明星身份,讓其有了較高的熱度和話題性。但是細看張頌文的救人情節,其更大的意義在於,打破了很多人“不要多管閒事”的慣性思維,否定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世哲學”。

第一個細節,張頌文是從後視鏡中瞥見路邊有人倒地,當即停車折返查看。也就是說,這起個人單方面的事故不僅與其無關,事發時他也已經離開,但對路人安全的擔憂,促使其折返救人。

第二個細節,張頌文和發小阿健到達事發現場開始救人時,曾有路人提醒“小心訛詐”,但他堅持救助並回應“不用怕,人家現在正需要幫助”。毋庸諱言,路人的提醒其實挺有代表性,不少人都有類似的顧慮,但張頌文並未因此被“勸住”。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見這樣的提醒:“你真是多管閒事”“你給我少管閒事”,它可能是事發時來自路人的警告,也可能是事後來自親友的擔心。總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成了不少人的行為准則。

也因此,張頌文在救人中展現出的“不用想那麼多”的單純執著,值得肯定。這也是這起救人事件中的最可貴之處。


話說回來,路遇事故或他人需要幫助,第一時間施以援手本就該是每個人正常的、下意識的反應。它之所以顯得“稀缺”了,恰恰在於不少人囿於一些過往記憶和刻板印象,往往存在顧慮。如何打消這種顧慮,是社會要繼續思考並解決的問題。

去年5月,南京小伙楊帆夜晚路遇醉酒人員摔倒在地,好心上前攙扶,卻被誤以為是撞人者。事後,警方通過調查還了楊帆清白,傷者家屬也表達歉意,南京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理事長一行專程前往楊帆的工作處所,為他頒發見義勇為專項獎勵金並送上鮮花。這些後續工作,其實就是一種彌補和正名。

楊帆當時救人的心理活動更接近普通人,他直言:“我走過去也有點猶豫,怕遇到賴上我的人,沒有立即上前扶。”後來他看遲遲沒有人上前扶一把,路邊車流量大,於是上前把傷者扶到路邊。社會要理解楊帆內心的猶豫,更要為楊帆這樣的救人者兜底。

善意是一道光,把善意傳遞下去才會讓人間更暖。張頌文救人的事跡影響不小,毫無疑問是對正氣的弘揚、對公眾的一次鼓勵,從而激勵更多的人“不要想太多”,遵從自己內心的善意,挺身而出。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