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印度: 防止欧洲"印度化",安世事件不能息事宁人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允许的。”——杜斯妥也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安世这起抢劫案令人匪夷所思,美国想抢TikTok尚且千折百回,就算是印度(专题)也需要酝酿养套杀技俩,荷兰用冷战时期的法规直接“零元购”中国公司,侵门踏户,底气何来?又意味着什么?我们该怎么处理?

这并不是一起孤立的“强盗案”,其背后的脉络是中国与大西洋联盟的博弈,荷兰对中国恶劣的硬刚姿态,对齐了老板欧盟的策略,也对齐了老板的老板美国的需求。


荷兰政府抢劫的理由是,安世企图转移关键技术到中国母公司,导致“公司内部独立性受损”。不过,其真实原因是美国技术管制。釜山会晤后,美方暂停了技术管制,但荷方仍以“避免关键技术流失”为由,负隅顽抗,而其背靠的是欧盟“去风险”排华战略。

如果无法借由此事件让欧洲认清“列强掠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就不能怪这些海盗豪横有理,明抢无罪。

我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杜绝欧洲国家的强盗行为,维护中资利益,同时保持对欧贸易增长。两个子题是,怎么处理能立竿见影?以及如何掌握关键技术?

结论说在前面,这题不好解,且战且走,见机行事,可能是唯一的途径。

荷兰明抢安世,背后是中国与大西洋联盟的博弈

既然脉络是中国与大西洋联盟的博弈,而美国是头目,那么如果该联盟成员作妖,就要将美国卷入纷争,以避免“上士对下士”。对欧洲,我仍维持先前“分而治之”的主张,大西洋联盟有其韧性,也有破口,切莫以错误的大局观绥靖欧洲

所谓“分而治之”,不见得以国家为单位,也可以党派为单位寻求团结,我们应与欧洲务实派深化交往——例如德国的另类选择党、捷克的不满公民行动党——削弱欧洲建制派奉行的“去风险”路线,若中方对欧绥靖,不利于这类政党崛起。

是的,釜山会晤后,中美平起平坐了,但上次说过,中方并未取得实质层面的胜利,因为双方对抗的本质并未改变,以致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会回避正面冲突,通过代理人给中方使绊的力度则会有增无减,而欧洲仍是最可靠的美国代理人。

简言之,对美国让步所造成的损失,欧洲会企图从中国这一端补会来,以致中美关系趋缓,中欧关系却更为紧张。


虽然理论上中方与欧方同是美国抢劫的受害者,双方应正向互补,但在实务上,欧洲面临的是双重困境。从他们的角度看,中美同样都是“劫匪”,美国是直接抢,中国则是透过超强的工业实力与自由贸易规则间接抢。

我已提过数次,当前中国最大的弱点,就是超强的生产力,而且这种生产力现在还包含强大的创新力,等于取得生杀大权。

如果中国经营自己的“阵营”,伙伴国会慕强,搭便车发展,但北京不搞阵营对抗,因此在取代“阵营”概念的新模式成形以前,拥有广大市场的国家或超国家联盟,会视中国为危机,毕竟,自己的产业因落后中国而难以生存,比起被美国刮几层皮要严重得多。

据此,中国美国“硬刚”只是第一阶段的危机处理,第二阶段则更棘手,对欧洲该采取的战略是软或硬,不好拿捏,简单衡量利弊的算法是,若再失去欧洲市场,该从哪里补回美国那一端的损失呢?


今年上半年,中国欧洲出口同比增长3.5%,工业机器人第一季度同比成长81.9%,高端机床第一季度同比成长11.7%,电子电器同比增长7.7%,日用化学品同比增长16.1%,新能源车同比增长82%。

荷兰,乃至于欧盟,对中国拿翘的底气,主要也就来自于此。

冷战思维阴魂不散

虽然,我们大可说,阵营对抗模式已经落伍,中国主张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从务实面看,世界大同的第一个难关是——如何不断发展自身,同时又能给别人留口饭吃。

市场经济的底层逻辑是自由竞争,优胜劣败,西方信这套,因此当他们处于弱势,必然会更依赖阵营对抗模式,并为中国按上“反自由竞争”,胜之不武的罪名,并发起群攻,也就是所谓的“补贴不公”、“产能过剩”。

荷兰用冷战法规明抢安世,意味着大西洋联盟并未放弃冷战思维,相反地,其阵营对抗心态根深蒂固。对此,企业虽然比政治务实,但遇到生存危机时,任谁都是不讲武德的,它们会默许,甚至鼓励排外性质的政治干预,以维护自身利益,并美其名曰“去风险”。

我们应该认清的是,中国与大西洋联盟之间,任何重大的贸易、商业或技术争端,都已不是讲道理的议题,而是讲“后果”的议题。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79 Seconds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