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大字吹牛,小字免责":车圈营销乱象,正在裹挟消费者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遥遥领先,反复洗脑;大字吸睛,小字免责;饥饿营销,订单注水;不抢就没,周榜内卷。”

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周斌用“4组词、32个字”点名批评汽车行业的营销乱象,车企浮夸造势的遮羞布也被揭下。他说,“限量饥饿营销加订单注水,制造不抢就没的焦虑,或许有些友商陷在了销量周榜‘内卷’里,反而忽略了最核心的本质。”


当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汽车制造业后,原本简单朴素的车圈营销方式被打破,一系列营销怪象随之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些营销噱头不仅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也让原本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瞠目结舌:“大开眼界,以前从没想到汽车营销还能这么玩。”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行业相关人士认为,现在的汽车营销多了很多“预制菜”,活动现场的图片是彩排拍好的、氛围组人员是提前安排好的,甚至连订单数据也是动过手脚的。而这些营销怪象的目的都指向一个:造势,促成消费者下单。

当营销造势的浮夸之风盖过造车的核心本质后,接连出现的安全事故、技术缺陷,一步一步地蚕食着消费者的信任。

具有30年国际公关经验的独立汽车行业观察人士、着名公共关系专家李意欣对第一财经表示,互联网公司把原有行业的营销理念和方式带到汽车行业来,作为一种尝试和创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之前的产品是“个人化的消费电子产品”,对真实场景世界依赖不大,独立性很强,协同性要求不高。但是对汽车作为一个社会协同性要求很高的产品而言他们经验是需要修正的。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二者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他说。

“引人误解的宣传”,小字营销是创新还是陋习?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汽车厂家的营销已经有点‘剑走偏锋’。有的车企玩‘大字吸睛、小字免责’的文字游戏。”周斌在发布会上表示,营销是把双刃剑,客户口碑才是最终的价值标尺。


针对“大字吸睛、小字免责”的营销方式,罗永浩在一场直播中评价道,其实这是行业陋习,各家都这么做。

第一财经记者翻阅各大车企宣传海报,“小字”确实已成较为普遍的现象。

某款热门车型为了宣传车身强度,宣称“全系标配2200MPa某超强钢”,而小字写着“某超强钢是指材质项目名称”;该车0~100km/h加速时间是2.98s,但括号内标注“不含起步时间”。


近日开启预售的一款车型在海报上突出宣传了“全球最快”“全球最长”“同级唯一”等词语,然后小字注明,“全球”“同级”相关表述均基于车长在5000mm以上的七座混动量产车型公开公示信息统计。

一款车型宣传自己是“低温续航达成率第一”,而小字表明这里的低温是指5℃~15℃。

很多车企宣传车型“三电终身质保”,却小字注明仅限于“首任车主”并且是“非运营车辆”。

另外,很多车企公布的相关宣传数据,小字均写明是来自于该车企本身的实验室,并非第三方,这是否具有公信力也需要打一个问号。

小字的“初心”与合法作用是为了补充说明,确保信息完整、准确,起到注释解释的作用,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被部分车企滥用成了一种营销手段,将那些会让华丽宣传大打折扣的关键限制条件故意用小字呈现,从而规避法律风险。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营销方式通过显着突出产品优势和用小字弱化免责说明,形成信息不对称,可能误导消费者。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3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