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为什么使用AI的人 变得越来越笨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过度依赖与认知卸载


ChatGPT在上线三年后,周活跃用户数破8亿,业已成为许多人工作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工具,融入日常生活的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山姆·阿尔特曼在发布这一最新数据时说:“感谢大家,AI已从人们把玩的东西,转变为每天用来构建东西的工具。”

然而大模型的火爆也衍生了一个非预期后果——出现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所谓“过度依赖”,是指人们对人工智能系统的输出过分信任或依赖,哪怕这些结果是错误的或不可靠的,也会照单全收。


换言之,用户在没有经过充分判断或验证的情况下,盲目采纳AI的建议,从而导致错误——业界称之为“执行性错误”。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用户并不完全了解以下内容时:AI能做什么(它的功能与适用范围);AI能做得多好(它的准确性与局限性);以及AI是如何工作的(它的逻辑、数据来源或决策机制)。

过度依赖可能导致现实问题和错误丛生,最终令人们丧失对AI系统的信任。不过担忧还不止于此。虽然AI能够提升某些认知能力,但人们害怕,过度依赖 AI,或许会使自己变得懒于思考;遇到问题就求助于AI,可能会对长期认知发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造成影响。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为“认知卸载”(cognitive offloading),指当AI接管更多任务时,人类独立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可能会下降。

认知卸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采取的一种策略,个体通过利用外部资源来减少完成任务的认知需求。其形式可以很简单(如写购物清单、记笔记),也可以很复杂(如依赖高科技设备处理信息、使用GPS导航)。在今天,把认知负担转移给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

例如,在医疗影像诊断中,AI能通过深度学习识别X光片或CT影像中的病变。如果一名放射科医生在看到AI系统标注出“疑似肺癌”区域后,并未仔细复核图像,也没有结合患者的病史,而是直接依据AI结论就下诊断。那么,这位医生就不仅是认知卸载,而且形成了对AI的过度依赖。

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企业的HR人员依靠AI系统筛选应聘者;某些智能电动汽车用户过度信任“自动驾驶模式”;学生要求AI生成整篇论文,未加审查便直接提交;客服人员不再阅读用户情绪或问题语气,只是机械采纳AI推荐答案,等等。


随着AI使用频率和依赖程度的增加,人类大脑的思考能力也随之受到限制,导致人类的思维水平迅速下降。人类的智力能力被部分转移到人工系统上,使得人类变得“更加人工化”。此外,与技术的高度互动使我们开始用类似算法的方式思考,却缺乏对过程的真正理解。

另一个问题是人类在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对AI技术的依赖。尽管这提高了生活水平并使生活更加便利,但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人变得急躁和懒惰。随着AI深度介入诸如规划与组织等活动,它会逐渐“饿死”人类大脑的思考深度和心理努力。高度依赖AI可能导致技能退化,并在需要身体或脑力操作时产生压力。

在讨论人工智能对我们大脑的影响时,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上,这是一种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将认知负担转移出去的工具。任何拥有手机或电脑的人,都可以瞬间获取几乎任何答案、撰写论文或编写代码、创作艺术或设计作品。然而,过度依赖AI完成创作等任务,可能抑制独立思考,并导致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下降。


AI对创造力的深层影响同样令人担忧。研究表明,AI确实能帮助个人产生比他们单独思考时更多的创意,但在整个群体层面上,AI生成的创意却较为单一,意味着真正的“灵光一现”的创新时刻变得更少。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特恩伯格(Robert Sternberg)在《智力学刊》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总结了这些担忧:“生成式AI具有复制性。它可以重新组合和重新排序已有的想法,但尚不清楚它是否能产生那种颠覆性范式的创新想法,而这正是世界需要用来解决诸如全球气候变化、污染、暴力、收入差距扩大和渐进式专制等严重问题的关键。”

批判性思维面临危险

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提高收入、工作满意度和科学进步等多种方式改善我们生活的潜力,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文章进行了探讨。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自动化任务使我们失去了自己练习技能的机会,导致支撑这些技能的神经结构被削弱。正如忽视身体锻炼会导致肌肉萎缩一样,认知努力的外包也会使神经通路退化。

其中最重要的认知技能之一——批判性思维,正面临高风险。当问你喜欢莎士比亚的哪些特点,而你很容易就可以通过搜索大模型予以回答时,为什么要自己绞尽脑汁去思考呢?研究支持了这样的担忧。瑞士克洛滕SBS商学院的迈克尔·格利希(Michael Gerlich)对666位英国人进行了测试,发现频繁使用人工智能与较低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尤其是年轻参与者对AI工具依赖性较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得分就明显低于年长者。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34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26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