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3种杂粮被列脑梗黑名单 很多人天天吃却不知道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脑梗,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慢性病。它正悄悄地在日常饮食中埋下伏笔,尤其是在那些看似健康的“杂粮”里。


那些被视作粗粮替代精米精面的“健康食物”,其中有三种,已被多项研究指向——不加节制地吃,可能会让血管更早“出事”。

不是所有杂粮都值得天天吃,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无差别摄入。膳食结构的复杂性远高于“吃得杂就好”这个简单逻辑。某些看似健康的杂粮,在特定条件下,非但不能养生,反而可能成为加速脑血管堵塞的隐性推手。


现代饮食观念中,杂粮几乎成了“饮食升级”的代名词。“粗粮养人”、“杂粮降脂”、“常吃不生病”等说法层出不穷。但被捧上神坛的食物,未必适合每一个人。尤其是脑梗这种以“血管堵塞”著称的病症,它的发生逻辑,远比人们想象得更精细,更挑剔。

先泼一盆冷水:不是所有“粗粮”都能粗着吃。

在营养结构上,杂粮普遍富含膳食纤维、复合碳水和植物蛋白,确实对维持血糖、血脂有正面作用。当摄入量过多、加工方式不当、搭配结构失衡时,某些杂粮反而会造成代谢负担、增加血黏度、诱发血管内皮损伤。这些都是脑梗高危因素。

有三种杂粮,频繁出现在早餐桌、养生粥里、低糖点心中,却在多项研究中被指出与血脂异常、动脉硬化、血液粘稠相关联。长期高频摄入,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风险指数更高。

第一种:糯玉米

它甜糯、软糯、香糯,一口咬下去黏牙又满足。正因为“黏”,它的支链淀粉比例极高,这种结构让它在进入体内后,升糖速度远远高于普通玉米,甚至不亚于白米。

升糖快的碳水,会刺激胰岛素快速释放,增加胰岛负担,同时也会让血脂更容易异常。血糖波动剧烈,是动脉内皮细胞的直接敌人,而内皮受损正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开端。


一些研究指出,高频摄入高升糖指数食物的人群,其脑血管事件风险比低升糖群体高出约25%。糯玉米在“粗粮”阵营里,属于典型的伪健康食物,尤其在蒸煮过程中糖化程度进一步升高,更应警惕。

第二种:小米

别误会,小米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无节制地吃。很多人用小米粥代替晚餐,甚至每天一锅,觉得清淡有益健康。但问题在于——过量的小米粥几乎等同于“液体碳水”。

小米中虽然有膳食纤维,但相比糙米、燕麦等,它的纤维密度并不算高。尤其是熬煮成稀粥后,结构被彻底破坏,让碳水转化效率大幅提升,极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这种“温和”的碳水杀手,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长期晚餐以小米粥为主,缺乏蛋白质和脂质的平衡摄入,不仅营养单一,还会促使胰岛素频繁波动,增加高胰岛素血症风险,从而引发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这是脑梗最早期的路径之一。

第三种:红豆

红豆富含多酚类和植物蛋白,表面上看是优质杂粮代表。但红豆的一个问题被严重低估——高嘌呤、高升糖、高钾负荷。

尤其在中老年人群、患有高血压或轻度肾功能异常的人中,红豆的摄入需谨慎。高钾摄入会干扰电解质平衡,影响心脑血管负荷;高嘌呤则可能引发尿酸升高,高尿酸血症本身就是脑梗的独立危险因子。

更隐蔽的是,红豆往往被熬成甜粥、红豆汤、豆沙包,在加工过程中被加入大量糖分,进一步提升其升糖潜力。这样一来,本应作为“改善代谢”的食物,反而成了诱发代谢紊乱的“催化剂”。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4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