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研究發現,人類心智巔峰在60歲而非20歲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當青春逐漸遠去,人們常常對衰老感到恐懼。可科學給出了一個意外的好消息——最新研究發現,人的整體心理功能往往在55到60歲之間迎來巔峰。


這項發表在《Intelligence》期刊的研究指出,這一時期的人往往在復雜問題解決與領導決策上表現最佳。換句話說,許多“中年人”並非在走下坡路,而是在登頂。

我們熟知的體能巔峰通常出現在二十多歲到三十歲初,那時肌肉最強、反應最快。然而,智力的另一面——即“處理速度”和“記憶能力”——也在這段時期後逐漸下降。運動員多在三十歲前退役,數學家往往在三十五歲前完成最重要的發現,而國際象棋冠軍超過四十歲後就少有再創高峰的。


但若視線從“速度”移向“智慧”,故事就完全不同了。

研究團隊挑選了16個能夠准確測量、能反映穩定心理特征並與現實表現密切相關的心理維度。這些包括推理、記憶廣度、信息處理速度、知識儲備與情緒智力;以及人格心理學中著名的“五大人格特質”:外向性、情緒穩定性、責任心、開放性和宜人性。

研究者匯總了多項大規模研究的數據,並用統一的量表進行比較,從而繪制出這些心理特質隨年齡變化的曲線。結果令人驚訝:不少關鍵特質的巔峰,遠遠晚於我們想象的“黃金年齡”。

例如,責任心在65歲左右達到頂點;情緒穩定性甚至在75歲才最強。而道德推理能力——即我們判斷是非、處理復雜道德問題的能力——也在晚年持續成長。更令人振奮的是,人們抵抗認知偏差的能力,即不被直覺或情緒誤導做出錯誤決策的能力,會一直提升到七十甚至八十歲。

當研究者將16個維度綜合成一個整體心理功能指數後,出現了一個清晰的模式:人類的總體心理功能在55至60歲時達到最高點,65歲後開始輕微下降,75歲後下降加速。

這或許能解釋,為何企業、政治與公共事務中最具影響力的領導者,往往集中在五十多歲到六十歲初的人群。雖然記憶或反應速度確實會隨年齡下降,但更高的穩定性、責任感與判斷力,彌補並超越了這些損失。成熟心智的平衡,讓他們在面對復雜局勢時更冷靜、更周全。


然而,現實世界並不總能公平地對待這些優勢。年長的員工在失業後往往更難重返職場。一些雇主仍受制於“年齡投資短期化”的思維,認為雇用五十多歲的人回報期太短。還有些行業存在強制退休,例如國際民航組織規定飛行員65歲必須退休,空管員在56至60歲間離崗。這些規定雖有安全考慮,卻也加深了社會對“老即衰”的刻板印象。



(示意圖)


事實上,人的衰退速度差異極大。有的人五十歲仍反應敏捷、記憶清晰,有的人三十歲便顯出疲態。年齡本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心智能力。真正科學的評估,應該關注個體的真實能力,而非簡單的數字。

從整體來看,這項研究提醒我們,社會需要更包容的用人標准,認識到中年與晚年同樣能迸發智慧與創造力。

歷史早已給出例證:Charles Darwin在50歲發表《物種起源》,徹底改寫生物學;Beethoven在53歲、幾乎全聾時,創作了不朽的第九交響曲;而當代的Lisa Su,在55歲時帶領AMD完成科技業最驚人的逆轉之一。

這些人證明,“巔峰”並非青春的專屬,而是一種持續生長的能力。也許我們該停止把中年當作倒計時,而開始把它視為新的頂點。

因為,六十歲不是終點,而是人生真正的高光時刻。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