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紐約新聞: 美國夢到底是什麼?從紐約市長選舉看美國華人的代際鴻溝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

1976年,宋穎(音)從當時還是一個小漁村的深圳游了八個小時來到香港,加入了數百萬冒著生命危險逃離共產黨統治下的饑餓、思想灌輸和鎮壓的內地民眾行列。


如今,72歲的她是一名紐約人,曾三次投票給特朗普總統,並在周二的市長選舉中提前投票給安德魯·科莫。她將社會主義視為自己當年逃離中國時僥幸脫身的詛咒,擔憂民主社會主義者、民主黨市長候選人佐蘭·馬姆達尼將威脅她的第二故鄉。

宋穎無法理解年輕人對領先競選的馬姆達尼的廣泛熱情。

他主張向富人增稅以資助免費托兒機構、公交系統及市政雜貨店等項目,這與毛澤東時代中國實行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有很大不同。

她的觀點折射出許多華裔美國家庭內部日益加深的代際分歧:曾逃離集體主義的父母輩,與在自由環境中成長、追求平等理念的子女輩之間,正形成深刻的思想鴻溝。


許多年長的華裔美國移民的政治觀點正在右轉,這一趨勢正在市長競選中顯現出來。記憶、媒體和階級經歷加劇了這種代溝,使紐約的一些華裔美國家庭成為一場更廣泛辯論的縮影,這場辯論的主題是公平和自由意味著什麼,或者美國夢到底是什麼。



宋穎上周在紐約華埠的一個投票站。




宋穎於1970年代逃離中國,她提前投票支持安德魯·科莫。

1978年抵達美國時,宋穎和她的丈夫一無所有。他們借了168美元來支付他們在唐人街第一個月的房租,並努力建立自己的生活。她成為一家中文報紙的記者,而他則辦了一家小型電信公司。他們的一個兒子畢業於康奈爾大學,另一個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兩人都有自己的職業生涯——這種美國式的成功故事曾經象征著移民的希望。

宋穎的政治信念植根於她所逃離的國家。“社會主義是一場災難,”她說。“我所看到和經歷的一切都表明了這一點。它滋生懶惰,扼殺奮斗的動力。”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