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看著滿院發霉的玉米,想哭也哭不出"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0月13日,河南周口的張先生從玉米地裡蹚水回來,褲腳沾滿泥漿。


9月以來,河南出現8輪大范圍明顯降水,平均陰雨日數達27.5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河南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之一,周口是河南第一產糧大市。張先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承包了約90畝地,其中三十多畝種了芝麻,五十多畝是玉米,“20多天前就熟了,但雨一直下,有的穗上發霉了,有的籽粒長出了新芽”。


類似的秋收困境在黃淮地區多地重演。陝西的華西秋雨從9月2日開始,至10月11日,已持續38天。10月1日至12日,山東出現連陰雨天氣。截至10月13日,山東省農田過濕面積7650萬畝。多地農戶普遍反映玉米減產兩三成,濕糧、霉糧收購價不足每斤五毛。



10月17日,在安徽亳州,玉米已經霉壞,“都冒著煙”。(圖/受訪者提供)

“黃淮海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抓好黃淮地區秋收和秋冬種工作,對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和夯實明年夏糧生產基礎至關重要。”10月5日,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韓俊在視頻調度會上指出。

隨後,中央財政撥出4.84億元防災救災資金,用於支持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陝西等7省受災地區加快開展農機搶收、潮糧烘幹、農田排澇、冬小麥抗濕播種等農業生產防災救災工作。


搶收、搶烘,是擺在農戶面前的兩道關鍵難題。土壤濕度高,傳統輪式收割機容易陷車。農業農村部已成立工作專班,截至10月7日,已按照黃淮地區需求調劑調度24.63萬台能在積水地塊作業的履帶式收割機。

沒有機器,小農戶能人工搶收。但連陰雨下,晾曬、烘幹、防霉成了難以跨過的坎。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公布了烘幹機糧食烘幹服務點信息。不過,多地農戶向中國新聞周刊反映,“烘幹站大多也是收糧點,只低價收濕糧,不幫烘幹,不想低價賣就只能砸在自己手裡,濕糧問題還是沒解決”。




10月14日,山東菏澤,農戶拉著掰好的玉米在泥濘中艱難前行(圖/受訪者提供)

從爛泥裡拽出來的收成

從9月下旬起,張先生每天盯著天氣預報,雨一場接一場,“窪地水深有30公分,機器進不了地,再心慌心疼也只能幹看”。所幸芝麻賣價稍高,為減少被泡壞的損失,他狠下心雇了十余名工人,日薪80元,連幹兩三天,“一點點從爛泥裡拽出來”。

張先生給中國新聞周刊算了一筆賬:承包費每畝1200元,一年兩收,分攤後約600元。夏季大旱時玉米地澆了六遍水,電費、柴油和人工近萬元;加上種子、化肥、農藥,秋玉米成本每畝約1300元。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