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 卡脖子"方案背後的談判籌碼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最近加大力度管控稀土出口,僅10月9日一天,中國商務部就先後出臺了六項海關總署公告。美國總統川普則緊隨其後,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征額外100%關稅。


此時正逢中美兩國在科技和貿易領域激烈博弈。兩國元首原本可能在本月底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會晤,此番角力為此蒙上陰影。

業內普遍認為,這次中國亮出的最新“稀土牌”涉及廣泛,對國防裝備、半導體制造、高性能磁性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產生的潛在影響巨大。然而魔鬼在於細節,新規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解釋空間,也因此成為下一輪中美談判的籌碼。


升級版稀土管制:從原材料到最終用途

中國曾在今年4月從稀土原材料層面實施了出口管制,導致出口審批進度放緩。中國海關10月13日公布的資料顯示,9月稀土出口環比下降31%,連續三個月下降,創今年2月以來新低。

中國商務部近日發布了多項公告(編號55、56、57、58、61和62號),從稀土相關的原材料、設備、產品、技術和合作等多個方面,進一步收緊出口管制。

總體來看,新規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幾乎所有含有中國原產稀土的產品都將納入出口許可管理,哪怕只含有極少量的中國稀土成分(價值比例達到0.1%);

使用稀土相關技術的制造行為也被納入管控,意味著不僅原料受限,產品的“ 最終用途”也將成為審查重點。

這些被納入61號公告,簡單來說意味著,即使產品並非在中國制造,只要其原料或工藝中涉及中國稀土或相關技術,出口時都可能受到中國管控。


美國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地緣政治部門主管魯曉萌對BBC中文指出,若此項限制全面落實,半導體、電子、工業設備及軍事硬體等領域恐將面臨重大沖擊。“ 全球高度依賴中國進行稀土元素的開采與提煉,一旦供應鏈幹擾,可能引發全球范圍的連鎖反應。”

在操作層面,這可能意味著蘋果等跨國企業需要為每一項涉及中國稀土的出口產品單獨申請許可。不論產品在哪裡生產、銷售到何處,只要使用了中國稀土或相關技術,都需要經過審批。

魯曉萌認同這種說法,她表示,“ 在技術上,申請許可的責任在出口商,但這種制度會使富士康、蘋果等企業承受下游沖擊。”




中國商務部在公告中還明確指出,若產品最終用途為研發或生產14納米及以下邏輯芯片、256層及以上存儲芯片,或用於制造這些芯片的生產設備、測試設備與材料,出口將受到嚴格限制。

這些高端芯片廣泛應用於高性能智慧手機、資料中心等領域,對算力和存儲能力要求極高。

此外,幾乎所有面向境外軍事用戶的出口申請,以及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專案,都將被拒絕批准。

中國目前幾乎壟斷了全球釤(Samarium)的提煉,這是一種關鍵稀土金屬,美國的F-35戰斗機和多型導彈都依賴這種材料。

曾在拜登政府時期任國家安全會議(NSC)科技與國家安全事務副高級主任的克裡斯·麥奎爾(Chris McGuire)在最近一個談話節目中提到,如果這些新規全面落實,像台積電(TSMC)等依賴稀土材料的制造企業,在未取得許可證的情況下,理論上不被允許繼續生產相關產品。中方甚至可能通過“ 最終用途查核”來判斷企業是否違規生產。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