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至少3700萬女性"被消失" 上海為何剩女多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上海剩女現象與人口危機


作者方曉:中國大陸社會對“剩男”“剩女”的話題始終熱議不絕。然而,這兩個現象的背後,並非僅是個體選擇或“眼光高”所能解釋。人口學家指出的,“剩女”只是浮於表面的假相,而由中共非人性化政策制造出的“剩男”危機,才是深層的社會真相。這場席卷全國的婚姻危機,實質上是中共長期實施的戶籍制度與計劃生育政策,在人口結構與社會倫理層面引發的雙重崩塌。

財經大V“平說財經”10月16日撰文表示,僅上海一地就有超過200萬女性不結婚。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女性多半“眼光高”,希望找到條件更優的本地男性;但本地優質男性數量有限,最終導致她們選擇單身。


事實上,這類女性普遍具有高學歷、穩定收入與獨立人格。她們的存在並非上海獨有,北京、深圳、廣州等大城市亦呈現相同趨勢。

“剩女”一詞最早來源於2006年《時尚Cosmo》雜志的一期封面。意為已過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

2007年後,這一詞條就被收入中共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的漢語新詞之列,並定義為:高學歷、高收入、 27歲以上仍然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歸宿的女性。

中國到底有多少“剩女”?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曾引用某婚戀網站保守估計,全國剩女已近一億人。剩女有很多,一線城市的剩女更多。



上海“剩女”現象的深層結構性成因

表面上,“眼光高”似乎是上海“剩女”的主要原因,實際上,這只是制度性壓力的反射。


1. 戶籍制度的政策壁壘

中共的戶籍制度將醫療、教育、養老等核心資源與“本地身份”嚴密綁定。對女性而言,尋找本地戶口的伴侶,實際上是為了確保下一代能獲得基本社會保障的一種理性防御,而非勢利之舉。

2. 資源錯配與婚姻市場失衡

優秀的外地男性,盡管收入高、學歷好,卻因缺乏政策賦予的城市資源,被排除在婚姻市場之外。這使得滿足“本地+優質”條件的男性極度稀缺,從而導致大量女性“被剩下”。


根據2025年上海市婦聯的調查,未婚女性已突破200萬人,較2015年增長70%。其中,25至34歲女性中有40%處於單身狀態。這一數據背後,反映的是結構性的不匹配,而非個體的問題。

新一代女性的價值觀變化

上海靜安區社區服務中心的一次小型訪談中,30歲的設計師張悅道出了許多年輕女性的心聲。她坦言,母親一輩的婚姻生活讓她對傳統角色分工產生質疑。“我媽每天操持家務,父親卻鮮少參與,這種模式我不想復制。”這種觀念在90後、00後女性中頗具代表性。

對她們而言,婚姻不再是生存的必需,而是平等與精神契合的選擇。經濟獨立讓女性對婚姻的期待更高,渴望真正的互助與尊重。

上海某婚戀平台2025年調查顯示,62%的男性願意與妻子共同分擔家務,較2015年上升38個百分點,顯示家庭性別分工正在發生變化。

“剩男”真相:計劃生育的社會惡果

相比於城市“剩女”的主動選擇與高要求,“剩男”問題才是中共社會工程政策造成的不可逆轉的災難性後果。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