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MIT如何在30s內拒掉你?這些大實話不吐不快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主頁菌在網上沖浪時,刷到了一行刺眼的標題——“MIT如何在30秒內拒絕你?”短短幾個字,竟讓人下意識屏住呼吸……


而點開視頻內容之後,迎面而來的,更是一連串更令人心驚的審判:

標化不夠高?直接拒!


想申CS、工程、統計、物理?更拒!

競賽履歷一般?再拒!

亞裔?很遺憾,還是拒……

這個視頻或許帶有戲謔的成分,但每一個經歷過美本申請的人都會明白:誇張的表象之下,藏著無比真實的困境——尤其是對中國學生而言,尤其是在理工科的賽道上。

事實上,在美國本科申請體系中,理工科始終是競爭最殘酷、標准最嚴苛的領域之一。

從計算機、工程到生物、物理,這些專業常年盤踞最難申請榜單前列。然而,真正的挑戰,遠不止於刷高GPA、沖刺競賽那麼簡單。



今天的文章,我們將系統剖析以下美本理工科申請的四大核心問題,帶你穿透表象,直指底層邏輯與前沿動向:

① 不同院校轉專業的真實難度;


② 美本理工科申請為何卷到極致;

美國招生官到底在評估什麼;

④ 理工科學生該如何規劃學術科研與人物形象。

這些問題幾乎覆蓋了理工科申請的全部關鍵節點。它不僅關乎能不能被錄取,更決定了你在大學階段能否順利成長與突破。


01 轉專業真相:哪些學校自由,哪些學校“寸步難行”?

“轉專業到底難不難?”這是家長和學生最愛問的問題之一。

首先要澄清一個事實:在美國本科,轉專業其實是個偽命題。多數大學的申請表上,你填的只是 intended major(意向專業),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就讀該專業。

入學後,你通常有一到兩年的時間探索課程,再正式確定方向。像MIT、普林斯頓、哈佛這樣的頂尖名校

所有新生都是待定專業,真正的專業決定要等入學之後。

以MIT為例,它在官網明確說明:“我們錄取的是學生,而不是專業。”也就是說,你可以以語言學進校,卻自由地去上計算機、工程課,沒人會阻止你。



但自由背後,是資源的不平衡。在私立大學,比如藤校、斯坦福、芝加哥大學,資源充足——教授多、資金足、課程開得多,學生選課自由度非常高。即使所有人都想學計算機,學校也能保證每個人都有機會。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