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美博弈: 中美"芯戰內幕":這數據,驚呆美國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周二(10月7日),路透社報道稱,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聯合調查發現,盡管美、日、荷三國持續實施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但監管漏洞令中國企業在2023年仍能合法采購近400億美元的先進芯片制造設備,凸顯盟友間在管制體系上的不一致。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政府均視芯片產業為國家安全核心領域,並試圖削弱中國在高端制造與人工智能領域的自主能力。然而,據《路透社》獲得的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U.S.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報告指出,由於美國日本及荷蘭出台的出口規定存在差異,非美設備制造商得以繼續向部分中國企業供貨,而美國企業卻受限無法銷售。

報告呼吁盟國采取更廣泛的設備出口禁令,而非僅針對個別中企。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從五大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科磊公司(KLA)、阿斯麥(ASML)及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購買設備總額達380億美元,同比激增66%,約占五家公司總銷售額的39%。


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持續限制中國生產尖端芯片的能力,因為這類芯片在人工智能、軍事現代化等領域具有關鍵戰略意義。報告指出:“這些設備銷售令中國在廣泛芯片制造領域的競爭力顯著提升,對全球人權與民主價值體系構成深遠影響。”

東京電子美國分公司總裁馬克·多爾蒂(Mark Dougherty)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於新規生效,行業對華銷售已開始下降,並歡迎美日兩國加強政策協調。應用材料公司與科林研發未予回應,阿斯麥與科磊則表示將在全面審閱報告後再發表評論。

報告還點名三家被視為高風險的中國客戶——崇越科技(SwaySure Technology Co.)、深圳鵬鑫旭科技有限公司(Shenzhen Pengxinxu Technology Co.)以及思研集成電路(SiEn (Qingdao) Integrated Circuits Co.)——稱其與華為的供應網絡存在潛在聯系。美國政府去年12月已將這三家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名單。




資料圖:中美在西班牙舉行經貿會談

美國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警告稱:“中國正在試圖重塑整個供應鏈,以前的細分設備領域如今已成為新的戰略戰場。”

背景分析:出口管制聯盟的制度裂縫與地緣科技競爭升級


此次報告凸顯出,美國主導的“半導體封鎖聯盟”正在遭遇協調難題。盡管美、日、荷三方於2023年初達成共識,限制向中國出口極紫外光刻機及先進晶圓制造設備,但在執行層面仍缺乏一致標准。日本與荷蘭的企業在非EUV(深紫外)領域仍可合法向中國銷售關鍵設備,使中國晶圓廠得以持續擴產。

分析人士指出,這種漏洞不僅削弱了西方出口管制的整體效力,也反映出盟友間的經濟利益分歧。荷蘭阿斯麥與日本東京電子對中國市場依賴度較高,若全面切斷出口,將對本國半導體產業鏈與就業造成沖擊。

與此同時,中國正加速“去美化”供應鏈布局,大舉投資自研光刻機、刻蝕機及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盡管技術差距仍大,但通過進口二手設備與非EUV產線升級,中國的成熟制程產能正穩步提升。

報告發布之際,正值中美科技博弈延伸至AI、算力與地緣供應鏈領域。專家預計,美國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進一步強化對華出口限制,尤其針對芯片制造設備的零部件與維修服務。而中國方面則將繼續推動“自主可控”戰略,試圖在全球芯片戰中縮小差距。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