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谷歌: 量子科技無所不在 他讓谷歌"量子霸權"成真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7日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曉,由量子物理學者克拉克(左起)、德沃雷特、馬蒂尼斯3人共享殊榮。(美聯社)

克拉克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後受訪,談及40年前研究量子力學的氛圍與成果。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表揚的是量子技術應用的基礎實驗。3位國際量子物理學家克拉克、德沃雷、馬蒂尼斯以1980年代的超導量子電路實驗成果獲表彰,為現今廣泛應用的量子科技奠基,提高日常數位通訊與運算能力。克拉克聞訊第一時間“目瞪口呆”,對於得獎非常意外。德沃雷、馬蒂尼斯學術生涯均在科技巨頭谷歌占有一席之地。

綜合路透社、美聯社報導,83歲的克拉克(John Clarked)7日透過電話舉行記者會表示,得知自己成為物理獎得主時“徹底目瞪口呆”:“我從未想過這會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基礎。這是我此生一大驚喜。”他對於能與德沃雷(Michel Devoret,72歲)、馬蒂尼斯(John Martinis,67歲)同獲殊榮非常高興,向兩位同儕致敬時贊揚其貢獻“無與倫比”。

手機通話受訪 體現獲獎緣由




馬蒂尼斯7日在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住所表達獲獎感受。(美聯社)克拉克說:“我們的發現某種程度上奠定了量子運算的基礎,此時此刻這到底代表什麼,我還無法說得精准。”透過手機表達心情的克拉克補充:“手機運作的根本緣由,就是這一切努力的成果。”量子技術如今無所不在,手機、電腦微芯片之中的重要零件電晶體就是典型的日常應用例子。馬蒂尼斯的妻子向美聯社表示,得主公布後約2.5小時記者就上門,丈夫還在睡覺,不知自己獲獎;夫妻倆也曾為物理獎熬夜守候,但後來覺得睡眠更重要。過了一段時間,她才把馬丁尼斯叫醒受訪。

諾獎委員會說明,克拉克、德沃雷、馬蒂尼斯在1984到1985年的實驗成果證明,量子力學在特定條件下也能影響日常物體,持續為新一代量子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各種機會,包括量子加密、量子電腦、量子感測器。物理獎委員會主席艾瑞克森(Olle Eriksson)說:“量子力學應用極為廣泛,它是所有數位技術的基礎。”


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

量子力學研究已有百年,這是個看似不可能存在的亞原子(subatomic)世界,開關可同時開啟與關閉,原子的某些部份能穿透看起來無法穿透的屏障。本屆物理獎3位得主當年研究使用的超導電子系統,可從一種狀態穿隧(tunnel)到另一種狀態,如同穿牆而過,這個系統也能如量子力學預估那般吸收、釋放特定額度的能量。他們的研究有助於帶領量子力學進入更寬廣的世界,讓運算、通訊更強大。

When you throw a ball at a wall, you can be sure it will bounce back at you.

You would be extremely surprised if the ball suddenly appear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In quantum mechanics this type of phenomenon is called tunnelling and is exactly the type of phenomenon that… pic.twitter.com/dRBTzdS59C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7, 2025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