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BBC:科学家培养"迷你人脑"为电脑提供动力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或许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但为数不多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用活细胞制造电脑,而且已经取得一些实际进展。


欢迎来到“生物电脑”(biocomputing)的奇异世界。

在这个领域走在前沿的,是一群我拜访过的瑞士科学家。


他们希望有一天,资料中心能布满“活体”伺服器,这些伺服器能够模仿人工智能(AI)的学习方式,所需能量却仅为现有技术的一小部分。

这正是我参观的FinalSpark实验室联合创办人弗雷德·乔丹博士(Dr Fred Jordan)的愿景。

我们早已习惯电脑世界里的“硬体”与“软体”概念,而乔丹博士及同行们用来形容他们研发成果的,是一个听上去颇为惊人的词——“湿件”(wetware)。

简单来说,这是透过培养神经元,使其形成称为“类器官”(organoids)的团块,再将它们连接到电极上,从而开始尝试把它们当作迷你电脑来使用。



BBC科技编辑柔伊·克莱曼在实验室观看培养皿,她身穿白色实验袍、戴着防护手套和发网。

乔丹博士承认,对许多人而言,“生物电脑”这个概念听起来确实有些怪异。

他说:“在科幻小说里,人们早就与这些想法相处许久了。”


“当你开始说‘我要把一个神经元当作小机器来用’时,这是一种看待人脑的全新方式,也会让人重新思考我们究竟是什么。”

在FinalSpark,研究的起点是由人类皮肤细胞衍生出的干细胞,这些细胞购自日本的一家诊所,实际捐赠者则保持匿名。

不过,或许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并不缺乏自愿者。

“有很多人主动找上我们,”他说。


“但我们只会选择来自官方供应商的干细胞,因为细胞的品质至关重要。”



瑞士FinalSpark实验室里,细胞生物学家弗洛拉·布罗齐博士的照片。

在实验室里,FinalSpark的细胞生物学家弗洛拉·布罗齐博士(Dr Flora Brozzi)递给我一个培养皿,里面盛着几个细小的白色球体。

这些小球本质上就是微型的、实验室培养的“迷你大脑”。它们由活体干细胞培养而成,发展成由神经元和支持细胞组成的团块,也就是所谓的“类器官”。

它们远不及人脑的复杂,但基础组成却相同。

经过长达数月的培养过程后,类器官会准备好接上电极,然后被刺激以回应简单的键盘指令。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