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两大致命伤浮现 中国经济坏消息将不断出现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华尔街日报》(WSJ)专栏作家史坦伯格(Joseph Sternberg)2日发表专文指出,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和政治纷扰下,外界很容易就忽略掉中国的经济危机在日益恶化,但中国经济存在2大致命问题,预计坏消息将不断出现。


中国官方近日发布的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各行业仍处于萎缩状态。该调查反映了主导中国经济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情绪。以中小型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标普全球9月制造业PMI则显示,乐观情绪略有增强,但这些企业严重受制于中国与外界,尤其是跟美国贸易谈判的进展影响,但不要以为这种乐观情绪会持续下去。

史坦伯格认为,中国经济面临2大致命问题。首先是,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成长支柱的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夏季已连续3个月下降,由于北京当局试图抑制房市中国房市泡沫在2020年开始出现破裂,并被列为历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令人担忧的新情况是,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的固定投资也在下降。


过去中国投资驱动经济成长模式,在巨额债务的推动下,创造了本世纪初中国惊人的经济成长。但也埋下了经济不稳定的根本因素,房市泡沫就是1个警讯。史坦伯格指出,有人说,中国经济一切岁月静好,但这是违反直觉的。

中国经济的另1个致命问题是,长期依赖不断增加的出口,这迟早会惹恼贸易伙伴,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透过进口中国过剩产品,来吸收中国政府经济管理不善的影响。

史坦伯格指出,中国经济困境的真正根源是,政策无法刺激国内消费和具有创业型精神、高生产力的私人投资,即便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消费反弹,但依靠政府补贴家庭购买白色家电的政策,从根本上无法挽救经济。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史坦伯格(Joseph Sternberg)指出,中国经济存在2大致命问题。(彭博资料照)

如今,北京当局的政策已经陷入了完全失衡的状态,中国在过去1年一直在努力因应各个行业的“内卷”。由于世界其他国家都担心国内产业受中国出口产品的冲击,尤其是在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美国,对中国祭出高关税之后,中国在全球剩下的“其他市场”就只有中国国内了,中国国内市场为消化过剩产能,已经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通缩的担忧。


也许中国一些家庭可能从激烈竞争和价格下跌中受益,他们可以期待通缩提升他们的实际购买力。但在杠杆率过高的情况下,通缩可能摧毁负债累累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而这可能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重威胁。

北京当局近日宣布新一轮信贷刺激措施的消息,这次国有银行直接提供5000亿元人民币贷款,希望带动约2兆元人民币的公共工程和其他项目投资,这些项目将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

史坦伯格认为,北京当局再次补贴这些原本该喊停的基础设施投资活动,其目的是将经济控制权巩固在国家手中,权力越集中越好,而不是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这类刺激政策对中国经济于事无补。

史坦伯格总结指出,由于出口选项目前已不可行,而且改革前景也看不到进展,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坏消息会不断出现。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