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兩大致命傷浮現 中國經濟壞消息將不斷出現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華爾街日報》(WSJ)專欄作家史坦伯格(Joseph Sternberg)2日發表專文指出,在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和政治紛擾下,外界很容易就忽略掉中國的經濟危機在日益惡化,但中國經濟存在2大致命問題,預計壞消息將不斷出現。


中國官方近日發布的9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各行業仍處於萎縮狀態。該調查反映了主導中國經濟的大型國有企業的情緒。以中小型和出口導向為主的標普全球9月制造業PMI則顯示,樂觀情緒略有增強,但這些企業嚴重受制於中國與外界,尤其是跟美國貿易談判的進展影響,但不要以為這種樂觀情緒會持續下去。

史坦伯格認為,中國經濟面臨2大致命問題。首先是,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經濟成長支柱的固定資產投資,在今年夏季已連續3個月下降,由於北京當局試圖抑制房市中國房市泡沫在2020年開始出現破裂,並被列為歷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令人擔憂的新情況是,制造業和基礎設施的固定投資也在下降。


過去中國投資驅動經濟成長模式,在巨額債務的推動下,創造了本世紀初中國驚人的經濟成長。但也埋下了經濟不穩定的根本因素,房市泡沫就是1個警訊。史坦伯格指出,有人說,中國經濟一切歲月靜好,但這是違反直覺的。

中國經濟的另1個致命問題是,長期依賴不斷增加的出口,這遲早會惹惱貿易伙伴,因為沒有哪個國家願意透過進口中國過剩產品,來吸收中國政府經濟管理不善的影響。

史坦伯格指出,中國經濟困境的真正根源是,政策無法刺激國內消費和具有創業型精神、高生產力的私人投資,即便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消費反彈,但依靠政府補貼家庭購買白色家電的政策,從根本上無法挽救經濟。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史坦伯格(Joseph Sternberg)指出,中國經濟存在2大致命問題。(彭博資料照)

如今,北京當局的政策已經陷入了完全失衡的狀態,中國在過去1年一直在努力因應各個行業的“內卷”。由於世界其他國家都擔心國內產業受中國出口產品的沖擊,尤其是在世界最大的進口市場美國,對中國祭出高關稅之後,中國在全球剩下的“其他市場”就只有中國國內了,中國國內市場為消化過剩產能,已經展開激烈的價格競爭,這引發了人們對中國經濟通縮的擔憂。


也許中國一些家庭可能從激烈競爭和價格下跌中受益,他們可以期待通縮提升他們的實際購買力。但在杠杆率過高的情況下,通縮可能摧毀負債累累企業的獲利能力,以及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而這可能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嚴重威脅。

北京當局近日宣布新一輪信貸刺激措施的消息,這次國有銀行直接提供5000億元人民幣貸款,希望帶動約2兆元人民幣的公共工程和其他項目投資,這些項目將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

史坦伯格認為,北京當局再次補貼這些原本該喊停的基礎設施投資活動,其目的是將經濟控制權鞏固在國家手中,權力越集中越好,而不是實現中國經濟的再平衡,這類刺激政策對中國經濟於事無補。

史坦伯格總結指出,由於出口選項目前已不可行,而且改革前景也看不到進展,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壞消息會不斷出現。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6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