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看清一个人 吃相往往比面相更准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一个人面对食物,他的吃相细节都在无声诉说着最本真的、无法伪装的状态;在心理学中,食欲从来不是单一的生理需求,它是潜意识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看清一个人,吃相比刻意修饰的面相更准确。


很早以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发展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口欲期”,指的是:

0-18个月大的婴儿,通过口腔活动,如吸吮、咀嚼、吞咽、咬等,来获得满足。


在口欲期,婴儿的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部位,通过口腔活动来探索世界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他会把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放在嘴里尝一尝,嚼一嚼,以此与外界建立联系,对本体自我发展出乐观的看法,也是婴儿开始独立与创造的开端。成年后的进食行为是婴儿时期的延续变形,如果在口欲期的需求被过度压抑;

家长过早断奶,禁止孩子吃手的尝试,会阻碍认知发展的自然过程,可能导致“口欲期固着”,具体表现为:



个体在口欲期的心理能量未能顺利转移到下一个发展阶段,而是留在口欲期,导致心理发展的停滞。


在人格特征上呈现过度依赖、被动和在人际关系中执着寻求口头安慰;在行为上咬指甲、吸烟和酗酒等喜欢口腔刺激;在压力大或心情不好时,会有通过进食高热量或重口味食物来填补心理需求的情绪性进食。

餐桌上的依恋模式将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比依恋理论中的三种依恋模式泛化到食物中,也能得到三种不同的食物对待模式;


分别是“食物焦虑型”、“食物回避型”和“食物安全型”:食物焦虑型的人一般经历过食物短缺、朝不保夕的阶段,对待食物就像仓鼠,有囤积欲,不舍得浪费;哪怕是过期或者已经吃撑的情况下,也想尽可能的保留食物,对资源匮乏有着深处恐惧,害怕重新回到没有保障的日子;

食物回避型的人会因为各种原因丑化食物,社会审美提倡“白瘦幼”,贩卖“上镜出片”的面容体型焦虑;一刀切认为脂肪碳水都是“垃圾营养”,乃至妖魔化素食主义,一“吃”就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严重的患上厌食症;表现为对体重体型的过度关注,有意地限制食物摄入到拒绝进食,这种极端的饮食行为会导致体重显著下降;食物安全型的人不挑食,不暴食也不厌食,日常的胃口食欲有波动但能总体能均衡摄入人体所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与食物建立平衡关系,不被食物操纵也不去操纵食物,是心理能量健康运转的体现。



在餐桌上,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将大幅减弱,可以观察到不同鲜明个性的人在吃相上的不同;如完美主义者规矩谨慎,追求细节,强迫行为倾向的人在意菜品的摆放和进食顺序;而在餐桌上不守饮食习惯的人可能是想吸引别人的注意,也暴露了对循规蹈矩的厌恶和对失控的隐秘渴望。咀嚼速度也能作为参考,能看出一个人部分的心理状态。快速咀嚼者可能偏急躁,习惯快节奏,生活中目标导向强,追求效率;也许存在时间焦虑,这种人在工作中大概率倾向多任务并行处理,但易忽视细节;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