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陪讀10年,我把兒子送進了耶魯大學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周和大家分享一個初中大娃家庭的故事。


故事裡的孩子有些偏科、有些內向。明明很有天賦,卻被困在老師追求“標准答案”的框架裡。

感覺到國內教育不適合自己家孩子,花友@lili 選擇了一個非常大膽,也非常徹底的應對方法:帶娃遠赴美國中學


美國教育中國有什麼不同之處?

美國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現在還建議去美國留學嗎?

如今,花友@lili 已經陪兒子在美國留學10年。為什麼選擇美國美國高中的體驗如何,孩子的現狀如何 ...

今天,通過我們的采訪,一起來看看這個家庭的故事,感謝@lili !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我們家“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家從大連搬到上海,再到美國留學陪讀10年。

看著娃從一個內向的 “理工男”,慢慢成長為能自己組建編程俱樂部,本科考入南加州大學USC,直博(本科生畢業後,跳過碩士研究生階段,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讀博士學位)耶魯大學,研究前沿AI機器人專業。

我這一路踩過的坑、攢下的經驗,如果能給大家一些參考和啟發,那就再好不過。

1.

不適應國內教育


我們帶娃留學美國

娃三歲啟蒙起,我就帶著他玩剪紙、折紙、積木、魔方、樂高。他從小喜歡樂高這類拼搭玩具,能自己看圖紙,一步步搭出復雜的模型,手眼協調能力、專注力都比同齡孩子好不少。

到了小學階段,我發現孩子對理科特別感興趣,別的孩子覺得難的數學題,他卻願意花時間去琢磨。我們給他報了數學思維班,他不光不抵觸,還挺喜歡去,回來總跟我說 “今天老師講了個有意思的題”。




本文由@lili 發布於小花生App(花友閱讀打卡和經驗交流園地)

那時候我們從大連搬到上海定居,我每周都帶他去上海科技館。當時地鐵還沒全開通環線,從浦西到浦東得兜個大圈,早上早早出門,晚上天黑才回來,有時候坐公交,有時候倒地鐵,折騰是真折騰,但看著孩子眼裡的光,就覺得值了。

科技館裡的機器人特別吸引他,下棋的、玩魔方的、跳舞的,他能站在那兒看半天,嘴裡還念叨 “這個機器人怎麼這麼厲害”。我趁機跟他說 “要是你學編程,以後也能自己設計機器人的動作,甚至做新的機器人”。

那時候他似懂非懂,但“編程”這兩個字,算是在他心裡扎了根。

當時我們誰也沒想到,後來會決定去美國留學

兒子從小學到初中,讀的都是上海的公立重點學校,成績雖說不是頂尖,但理科一直不錯,本來打算就讓他一路讀下去,考個重點高中,再考個好大學。

轉折點出現在2013年,我們全家去美國旅游,順便帶孩子參觀了普林斯頓大學等名校。他立馬就被美國學習氛圍吸引了,跟我說 “媽媽,這裡的學校真好,我想在這兒讀書。”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9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6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171 秒